• 37阅读
  • 0回复

“不要忘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04
第5版()
专栏:

“不要忘本”
赵珍娣是上海申新第九棉纺织厂后纺乙班挡车女工,几年来,她都被评为“五好”工人,市先进生产者,在家又是个好妈妈。
赵珍娣教育子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忘本”,她常常警惕自己不要忘记过去,并把这个思想传给下一代。
一九六○年,她家准备搬进新楼去住,这件事在她思想上斗争得很激烈。去,还是不去呢?她耽心孩子住进大楼会忘记过去的苦日子!于是她召开了一个家庭会和孩子商量,孩子们讲:“妈妈,你放心好了,我们不会忘记过去的苦日子的。”孩子的虽然宽慰了她的心,她觉得到那里条件比较好,还是不能放松教育。有一次,她讲到在旧社会,自己的祖辈三代死了人没一个是用棺材装的,都是用芦苇一包就埋了,又讲到过去没房子住,就是有房子住,也是最坏的,逢到下雨刮风天,上面漏水,下面进水,屋里的水能把马桶冲起来,小儿子不解地问:什么是芦苇?水怎么会进来?为了让孩子能够理解,今年春节特意带着孩子到舅婆家去让他们看看草房是什么样子,告诉孩子现在的草房比新楼的房子差一些,但比爸爸妈妈过去住的房子不知要好了多少倍了。
有一个时期,赵珍娣看见二儿子根林穿了新衣服不想换;穿上补过的衣服,不脏就换了,心里就感到这中间有问题。以后又看到他对家务劳动不怎么主动,而对吃什么东西却很有兴趣。她觉得这个孩子思想上有了一些不好的东西,就和他谈起自己的过去。她说自己小时候家里穷,长到十六岁也没有棉衣棉裤;孩子的爸爸解放前,拉人力车,衣服补了又补,一件单衣补到后来有几斤重;大女儿解放前做了一件衣服,冬是棉衣,春变夹衣,夏天又改成单衣。她告诉孩子,解放后生活好转了,要永远记住自己是工人阶级的子弟,永远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说到后来,孩子脸红了,流下眼泪说:“妈,我记住你的话。”(上海市妇联宣教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