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加强阶级教育 启发社员更爱集体 改进劳动管理 合理制订工分报酬 马东生产队社员关心农活质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05
第2版()
专栏:

加强阶级教育 启发社员更爱集体
改进劳动管理 合理制订工分报酬
马东生产队社员关心农活质量
据陕西日报报道 富平县南社公社南社大队马东生产队,从阶级教育入手,启发社员的觉悟,同时改进记工办法,结果,显著提高了劳动效率和耕作质量。
在今年春季生产中,这个队的社员参加集体生产的积极性很高,人人争着多出勤、多干活。但是,由于劳动管理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出现了一部分人做活质量差的现象。党支部和队委会的干部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了解到在全队一百二十多名男女劳力中,平时一贯做活质量好的人,占总劳力的百分之二十多,做活质量一般的为百分之四十左右,做活质量差的占百分之三十左右。做活质量好的大多是贫农、下中农;做活差的多数是青年人。因此干部们认为,要不断地提高农活质量,必须从阶级教育入手,启发社员群众、特别是青年社员更加热爱集体经济。
队委会首先向占全队总户数百分之七十五的贫农、下中农,介绍了当前农活质量方面的问题,表扬了一贯注意农活质量的一些贫农、下中农社员,又组织贫农、下中农社员交谈了热爱集体经济、注意做活质量的认识和体会。接着,召开了社员大会,以“要工分还是要质量”为题开展讨论,用本队近两年来的许多活教材,说明提高农活质量和增产的关系。这个队一九六三年种了一百四十多亩棉花,其中七十多亩作务及时细致,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二十多斤;另外七十多亩留苗过稀,作务粗放,棉花后期荒芜,亩产平均只六十多斤皮棉。按每亩产棉一百二十斤计算,七十多亩就要少收四千二百多斤棉花,这既对国家的贡献少,社员本身也减少了收入。副队长魏法全还说:“农活粗放,单位面积产量提不高,收不下粮食棉花,工分再多也没用处。”
队干部和许多贫农、下中农老社员,随时随地用亲身经历向青年进行阶级教育。一天晚上,党支部书记马培元检查棉田浇水情况,发现几个青年浇过的地里有零星小块没浇到。他一查问,有个青年回答说:老跟着水跑太苦啦!他立即在地头现身说法,向那几个青年说:“在旧社会,穷人给地主、富农做活,白天下地,晚上担水、磨面,真是出的牛马力,吃的猪狗食,做活一点不到,还要挨骂受气,谁还敢说个苦字。一九四八年伏天大旱,渠里放了洪水,我刚挡好地头,富农马多华赶来拔了挡水板,霸走水还打了我一耳光。”青年们听了,马上把浇过的地检查了一遍,进行了补浇。
老社员很关心青年人的成长,主动传授技术。青年也认真学习。现在全队百分之八十的青年都拜了老农为师,已有二十六人学会了犁地、赶车、打井、耱地等技术。今年种棉花处理种子,土壤消毒,使用条播机等技术活路,一般都是青年人干的。
为了保证不断提高农活质量,队委会把各种农活分项订出质量要求,改进记工办法,合理制订工分报酬。质量要求是既从生产需要出发,又从大多数社员的技术水平出发制订的,所以又积极又可靠。这个队还成立了贫农、下中农五人农活质量研究、检查验收小组。每项新的农活开工前,先由社员推选出思想好、懂技术的人做样板,教技术,交责任,讲清质量要求。
目前,这个生产队做活讲究质量已形成风气。过去社员做活一般先问工分多少,现在先问质量要求,做活时千方百计争取达到和超过质量标准。过去有些人干活,不愿意旁人检查,现在主动向人请教,互相监督,互相检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