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在种好管好全部农田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稳产高产农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06
第5版()
专栏:

在种好管好全部农田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稳产高产农田
杨波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逐步地解决农业问题,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
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五年所作的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的报告中,充分地、完整地论述了我们党解决农业问题的这条根本路线。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更好地按照党的这条根本路线的要求,在巩固和发展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逐步地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尽快地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
世界各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等的不同,所采取的方针、步骤也不完全一样。大体说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地少人多的国家,它们大都是先实行化学化、水利化,然后再搞机械化,而机械化也是先抓水利和农产品加工等的机械化,第二步再实行田间作业的机械化。一类是地多人少的国家,它们一般是先实行田间作业的机械化,然后再搞化学化、水利化等。从目前的情况看,第一类国家的农业生产,大都重视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第二类国家的农业生产,一般是经营比较粗放,单位面积产量比较低。
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应当怎样进行,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呢?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根据多年的经验,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应当同精耕细作,同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联系起来,首先解决水利化、化学化以及水利机械化和电气化的问题。
全国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在实现农业集体化的同时,我国农业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但是,也应当说,直到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水平还比较低,农业生产还不够稳定,这就是说,有的年份丰收,有的年份歉收,就是在同一个年份里,也常常是这个地区增产,那个地区不增产甚至减产。这种情况,不但不利于我国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农业生产所以还不够稳定,主要是由于农业的现代物质技术基础比较差,抵抗不住自然灾害的侵袭。从历史上看,引起我国农业生产起伏不定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灾和洪涝灾害。因之,我国农业的现代化,首先必须解决水利问题,使农业生产尽可能地摆脱旱涝灾害的影响,达到稳定地上升;同时,要相应地解决肥料问题,既要积极增加农家肥料,又要努力发展化学肥料,以便使农业生产能够在稳产的基础上实现高产。最近提出的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就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条具体途径,也是彻底改变我国农业面貌、切实解决我国人民吃穿问题的一项根本措施。
毫无疑问,只要把我国现有的具备条件的农田都逐步建设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我国的农业生产就可以稳定地、持续地上升,从而我国人民对于农产品的需要就可以得到切实可靠的保证,我国独立的、完整的、现代化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就有了牢固的基础。
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是向大自然作斗争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实现这个任务,我们要按照毛泽东同志指示的“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原则办事,即:一方面,要有不畏困难、敢于支配天地的革命意志,对于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的绝大部分农田都建设成为稳产高产农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具有坚强的信心;另一方面,在具体工作上,必须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一步一步地夺取胜利。

应当采取什么方针来进行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呢?一个最重要的方针,就是在种好、管好全部农田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为什么要在种好、管好全部农田的基础上,来进行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呢?我国现有的农田中,以生产的情况来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产量既稳又高的;二是生产比较稳定,旱涝都可以保收,但是单位面积产量比较低;三是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但是生产不稳定,在各个年度之间升降幅度很大,遇到旱涝灾害就减产较多;四是产量既不稳又不高的。目前第一类农田所占的比重很小,后三类农田所占的比重很大。这种情况表明,今后若干年内我国各种农产品的生产,大部分还要靠那些目前仍占多数的、产量不稳不高的农田来担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是首先把全部农田种好、管好,力争使每一块农田都能逐年有所增产,而是孤立地去进行一部分农田的建设,只使这一部分农田实现增产的要求,不管其他的农田是否增产,那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少数农田增产了,多数农田不增产,有的甚至减了产。如果这样,那就违背了我们进行稳产高产农田建设的目的。
我们对于农业生产的总的要求是: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相结合。既要种好全部农田,又要逐步地建设好稳产高产农田;既要不断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又要稳定地增加总产量。因之,必须对全部农田的生产和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全面安排。不论是国家或者人民公社,在人力的安排、农业投资的分配以及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上,都应当既重点用于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又适当满足一般农田的需要;在农业生产的组织领导上,既要抓好稳产高产的农田,又要丝毫不放松一般的农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各类农田全面地增产,才有可能使各种农产品稳定地持续地上升。
怎样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呢?
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农业落后,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要矛盾;只有农业的快一点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更大发展才能获得比较牢固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发展农业放在当前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地位,对于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改革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给予优先安排。只有明确了这一点,并且取得认识上的一致,才有可能在整个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中和实际工作中,真正集中力量打好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歼灭战,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要彻底改变农业的落后面貌,把我国现有农田中的大部分都建设成为稳产高产农田,是一个比较长时期的战略任务,不是三年五载可以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安排一个时期的稳产高产农田建设任务的时候,应当是在做好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根据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实事求是地加以确定,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当冷静的促进派,不能贪多、贪大。也只有明确了这一点,并且取得认识上的一致,才有可能切实打好稳产高产农田建设的歼灭战。
解决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还要解决具体工作安排上的问题。这主要是:
第一,做好全面规划,分期分批地进行建设。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也必须循序前进,建成一批,收效一批,再建一批。
不论就全国来说,或者就一个省、一个专区、一个县来说,都应当做好全面规划,在一定时期内,把国家、集体和群众可能用于农业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其主要的部分,用在一部分农田的建设上,力求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建成一批稳产高产农田;而不应当分散力量,四面出击,把战线拉得很长。就是在每一批稳产高产农田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做好具体规划,集中主要力量,分期分片地进行建设,建成一片,再建一片;而不能不分前后左右,一拥而上,齐头并进。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会旷日持久,打消耗战,挫伤群众的积极性,不能很快地收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实效,甚至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浪费。
第二,正确地选择目标,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同军事上打仗一样,必须选准选好目标,力求取得最大的战果。
现有的各类产量不稳不高的农田,情况很复杂,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完全一样,需要花的力量有多有少,建设的时间有长有短,建成后可能得到的效益也有大有小。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每一批稳产高产农田建设任务的时候,在确定每一片稳产高产农田建设对象的时候,做好调查研究,把重点选对,把目标选准。就最近一个时期来说,应当首先选择那些建设条件好、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地区和地片进行建设,以便尽快地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我们进行稳产高产农田建设的目的,从长远说,是为了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根本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就近期说,主要在于给国家创建一批稳定的商品粮、工业原料和副食品的基地。因之,国家投资使用的重点,在最近一个时期内,应当是那些能够很快达到稳产高产、商品率高的地区,以及那些单位面积产量虽然不很高,但是商品粮较多的地区。对于那些旱涝灾害频繁,经过国家支援确实能够稳定产量,甚至可以提供商品粮的地区,也要适当予以照顾。至于那些建设条件太差、投资过多、费时过长、见效很慢的地区,应当推迟建设。
这样做,对于后一部分地区,从一时看,是推迟了建设时间;从长远看,则将不是延长而是有可能缩短建设时间。因为先集中力量建设那些条件好、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地区,可以较快地发展全国农业生产,可以较快地增加国家积累,这样,国家就将有更充足的物质条件,在适当的时机,用较大的力量去建设那些条件较差、工程艰巨、投资较多的地区,使这些地区的建设尽可能地缩短时间,很快见效。我们在确定每一批、每一片稳产高产农田建设任务的时候,应当正确地处理好这种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第三,搞好勘察设计,落实各项措施。指挥军队作战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我们进行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也必须切实遵守这条原则。
所有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包括集中的大片的和分散的小片的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都应当逐片地进行规划,认真地搞好勘察设计,具体地落实各项措施。既要摸清地质、水文等基本情况,又要摸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既要做好主体工程的规划设计,又要做好配套工程的规划设计;既要安排好基本建设的工程项目,做好资金、材料、设备、技术力量和劳动力的平衡,又要安排好各项增产的技术措施。不论是地片的选择、基本建设的施工方案,或者是增产措施的实施方案,都应当采取领导干部、科学技术人员和群众三结合的方法,进行认真的反复的研究,真正做到有科学根据,并且逐一落实到基层单位和地块。对于每一个基本建设项目,都要从枢纽工程一直到各级渠道和田间工程进行统一规划,全面安排,并且定出进度,按照计划的进度和设计的标准进行建设,建成一项,验收一项,建成一片,验收一片。只有这样有准备地、有把握地进行建设才能真正实现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要求。

依靠什么力量来进行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呢?是主要依靠国家投资,还是主要依靠群众、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呢?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针问题。实践证明,正确的方针,应当是把国家的力量同集体和群众的力量结合起来,而以集体的和群众的力量为主。
要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应当给予农民以必要的援助。过去十几年中,特别是一九五八年以来,国家用于农业的投资,数量相当可观,对于整个农业的建设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用于农业的投资还必将逐步有所增加,国家农业投资的使用也必将把重点放在建设稳产高产农田方面,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就全部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工作来说,不可能也不应当什么都靠国家来办,必须主要依靠群众、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来办。
这是否可能呢?回答是肯定的。建设稳产高产农田,彻底改变农业的落后面貌,这是我国五亿多农民多少年来梦寐以求
的愿望。这个愿望,在过去小农经济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在现在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条件下,依靠集体的力量,就完全有可能逐步地实现。毛泽东同志早在一九五五年我国农业合
作化高潮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指出:“在筹集农业资金方面,农民群众中间有很大的潜在能力。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在资金方面,国家应当给予农民以必要的援助,例如现在已经设立的贫农基金和其他贷款。但是资金的主要的大量的部分,还是应当依靠农民自己筹集。而这是完全可能的。对于农民的潜在力量估计不足,是错误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上册,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六年版,第三三五页)事实上,过去一个时期,各地已经出现了一批依靠群众和集体的力量,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先进典型。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大寨大队,就是其中的一个。
大寨大队是昔阳县山区的一个生产大队。这里原来是一个穷山恶水土地薄,全村的耕地散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地方。从一九五二年冬季办起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后,他们陆续地垒起了总长十五里的一百八十多条大坝,修下了两条盘山渠,两个水库;把三百亩坡坡地垒成了水平梯田;把四千七百多块地修成了二千九百块,还新增加了八十多亩好地;每亩地平均的粮食产量,合作化以前只有一百多斤,初级社和高级社时只有二、三百斤,人民公社化以后有了显著增加,一九六三年遭了大水,还达到七百四十多斤。在过去十一年中,他们一共向国家交售了一百七十五万八千斤粮食,平均每户二万二千斤。大寨大队搞了这样多的建设,生产发展得这样快,给国家作出了这样大的贡献,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他们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只是向国家借了一次农业贷款,而第二年就还上了。
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的农民,在发展农业生产和进行农业建设方面,可以发挥出多么巨大的力量,从这里不是可以看得很清楚吗?!可是,我们有些同志,对于这一点,至今还没有给以足够的估计。他们每逢谈到发展农业生产,谈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常常是把群众和集体的潜力打得小小的,把向国家要的投资的数量打得大大的,好像国家少出钱或者不出钱,农民自己就办不了什么事情。其实,这是不相信农民的力量,是一种包办代替、恩赐观点的表现。应当看到,生产斗争同阶级斗争一样,不能包办,不能恩赐,只能依靠群众自觉地起来用自己的力量去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引导群众较快地去革掉低产之命,革掉落后之命。许多的事实证明,农业的生产和建设,如果不去很好地组织和发挥群众的和集体的力量,只是伸手向国家要钱,不但会助长一部分农民的依赖思想,而且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甚至造成浪费;反之,只要很好地组织和发挥群众的和集体的力量,就可以既做到因地制宜,又做到多快好省。当然,对于群众和集体可能用于农业建设的力量,也要进行具体分析、具体计算,不能无根据地硬压任务;并且要做到合理使用,不浪费一个工,不浪费一文钱。
在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工作中,我们应当普遍地提倡发扬大寨的精神,走大寨的道路。
我们所要发扬的大寨精神,所要提倡的大寨的道路,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依靠集体力量,勤俭创业,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地和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的道路。
毫无疑问,只要全国所有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都发扬大寨的精神,都走大寨的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很快地建设起一批稳产高产农田,就一定能够很好地实现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要求,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发展我国的农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