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运输对农业生产布局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06
第5版()
专栏:

  运输对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
  张务栋 杨冠雄
农业物资运输的特点取决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物资包括农副土特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民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三大类,农业物资的运输有下列几个特点:(一)农业生产本身具有种类多、数量大、面广而分散的特点。因此,农业物资运输随之具有种类多,数量大,而装卸点多,批量小,线路上的货运量集中程度较小等特点。(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十分显著,同时,农业生产由于受到天时的影响,各年的产量常有较大的波动,而提供商品的数量波动更大。这就使农业物资运输的季节性显著,同时,常常会在各年之间在地区上、方向上、种类上、数量上发生重大变化。(三)农业生产的时间性很强,各个生产环节都必须不误农时,因此,各种农业物资必须保证及时运输。(四)农产品的体积一般较大,重量一般较轻,其单位容积的重量也就较小。因此,农业运输的车辆载重利用率较低;再由于农产品的价格较低,虽其运输费用并不很大,但所占比重却较高。(五)运输环节多,短途运输多。
运输对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
运输是农业生产经常的必不可缺的条件之一,现代化运输是现代化农业的必要条件。为了正常的进行生产活动,必须根据农事季节的需要运送肥料到田间,需要经常到田间从事作物管理,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又要从田间运回农场、社队仓库和生产者家里;在工农业发达的国家,使用机动车辆来为农业服务已经非常普遍,其用途不仅表现在上述几方面,而且用来与农业机构配合工作,用在施肥、灭虫等方面,大大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运输对于发展农业生产的作用,还表现在农村以自己生产的农产品供应城市,而从城市取得自己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指工业品)。农业本身的地区分工使得农产品在区际和区内也出现交换的需要(主要是粮食产区与经济作物产区之间),以互通有无,相互支援。例如种籽的调换,丰产区对灾区的支援等。
借交通和运输的手段缩短时间和距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条件。当前我国短途运输和田间运输所占用的劳动力比重很大,据典型调查,目前在平原和丘陵地区,仅田间运输所占用的劳动力,在农副业生产的总劳动量中约占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在山区约占百分之六十左右,因此运输条件的改善,不仅可以提高运输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腾出大量劳动力,加强田间管理,扩大农业经营范围,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品种更多、数量更大的农产品,而且可以为逐步减少农业劳动力,并转移到其它生产事业中去创造条件。
此外,由于有良好的运输条件,运费可以降低,增加农牧民的收入,这不仅使农民生活得到改善,而且使农民有可能购买更多的农业机具、化肥等生产资料,进行扩大再生产,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运输对农业生产布局的作用
运输对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也有重大的作用。在那些荒无人烟,但有着大量肥沃土地的边远地区,为了把它们开发成为粮食基地和经济作物基地,需要大批移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也需要运进去,同时,还要把边远地区的产品运出来,因此,就需要有现代化的交通线路和运输工具。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广大可垦荒地的大规模开发,都要以运输条件的改善为其先决条件。
运输条件的改善为现有农业地区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提供物质前提。由于便利、迅速、廉价的运输条件,可以把最适于本地生产的大量农产品运出去,也可以把本区需要的农产品运进来,因而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性。例如,四川省在成渝铁路、宝成铁路相继通车和川江航运条件大大改善以后,大量余粮得以外运,既有效地支援了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又对省内广大地区粮食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沿线甘蔗、棉花等经济作物也得到了发展。
运输条件的改善对于生产地域性限制较大、季节性很强的易腐农产品的生产布局,具有特别显著的作用,这是因为快速运输、冷藏运输设备保证了这些产品的外运。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广大山区的各种资源异常丰富,运输条件的改善可使这些地区过去积存的大批“死角粮”成为活用粮,使药材、茶叶、贵重的竹木和其它土特产不再货弃于地,成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物资。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少数民族地区多为牧区和山区,运输条件的改善,对于我国的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运输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布局,特别是商品性较强的经济作物的布局具有显著影响。
运输是联系工业与农业的物质支柱,工业布局要紧密与农业布局相结合,农业布局也要考虑工业布局的要求,这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农业原料作物的布局及其相应的加工工业布局方面,两者都必须考虑现有的和可能提供的运输条件。运输条件较好,工厂的规模可以大些,集中些,农业原料的种植面积也可以大些,集中些;反之,运输条件较差,则工厂的规模要小些,分散些,农业原料的种植面积也要小些、分散些。
在现代化陆上运输尚未出现以前,农业生产往往分布于河流两岸一定宽度的地带,这不仅因为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而且也因为河流是天然的交通线路,便于运输。在现代化陆上运输很发达的今天,内河航道对农业布局特别是经济作物布局仍然具有一定影响。
某些经济作物(如棉花、烟叶等)虽然不如甜菜、甘蔗等要那样紧密地与工业布局相结合,受运输条件的影响那么大,但在考虑生产布局时也必须考虑到接近有关的工业企业。
在配置粮食作物时,同样要考虑到运输因素。林业和热带作物的布局,不像一般农作物只是一、二年的事,而是十几年、几十年的事,布局时应郑重考虑,特别是在交通困难的地区更应如此。
运输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纽带。郊区农业要供应城市每天需要的蔬菜、肉类、乳类等产品,这些产品含水量特别大,极易损耗腐坏,如从远地集中若干批运来,不仅增加消费者的负担(或增加国家补贴),而且降低新鲜度和营养价值,因此,运输条件对这些产品的生产布局具有极为明显的影响;即使在条件较差的城市郊区生产,也通常要比从远地运来便宜,供应也能保证经常、及时。郊区副食品生产实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是十分正确的。近几年,各地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如离城区愈近,多种植叶菜和细菜;离城区愈远,则多种植块根菜和粗菜。因为叶菜、细菜的产量大,需肥多,水分多,比较娇嫩,配置在离城区较近的地方,既便于城区支援农业机具、化肥、粪肥、污水和劳动力,又便于运送产品入城,减少运费和损耗。
运输作为农业生产经常的、必不可缺的条件之一,对于生产队作物布局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田间运输尚为牲畜驮运、人背肩挑、社员下田下地都是步行的情况下,我国广大农村的蔬菜都种植在村庄附近,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当然随着运输条件的改善,运输对农业生产布局的限制将愈来愈小,从而为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创造愈来愈好的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