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在建立民族经济的道路上——印度尼西亚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08
第4版()
专栏:

在建立民族经济的道路上
——印度尼西亚纪行
张帆 白国良
美丽富饶的千岛之国
我们从雅加达乘飞机到棉兰,在苏门答腊上空俯视,满眼绿色,我们开始还以为是碧绿的海涛呢,但仔细一看,才知道那是葱葱郁郁的热带森林和成片的种植园。
有人说,把手杖插在印度尼西亚的土地上,三天可以长出芽来;也有人说,一颗米粒落在地上,如果不被鸡吃掉,会长出新谷来。这无非是形容这个千岛之国的土地肥沃;不仅如此,它的海洋资源和地下矿产也非常丰富。
但是,荷兰长期的殖民主义掠夺和它实行的“门户开放”政策,使印度尼西亚成为西方,主要是荷兰、英国、美国的投资场所、原料供应地、廉价劳动力的源泉,以及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制成品的销售市场。印度尼西亚人民无法享用自己国土上的财富。一位印度尼西亚高级官员对我们说:“你们看,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矿产十分丰富的国家,但帝国主义并没有使它变为一个工业国;印度尼西亚一年到头都适宜种稻,但由于帝国主义强迫种植经济作物,结果使印度尼西亚的大米生产受到排挤,加上农村封建的土地剥削,直到现在我们还进口大米。如果说,印度尼西亚真像民间谚语所说的那样:鸭在水里游泳口中渴,鸡在米堆里生蛋肚子饿,这难道不正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所造成的吗?”
共和国建立以后,印度尼西亚开始建设自己的民族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建立民族经济的道路上
在解放西伊里安的斗争中,印度尼西亚人民把荷兰资本收归国有;最近又接管了英国的种植园。这些事实都说明了,印度尼西亚为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建立民族经济作了许多努力。
在北苏门答腊,我们曾经参观访问了一些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接管过来的比较大的、现代化的国有化企业。
亚托利纳油棕加工厂是其中之一。这个厂的全部生产过程和管理工作,现在都由印度尼西亚人自己掌管。厂长沙迪金先生在向我们介绍总工程师郭明云时说:
“我们赶走了荷兰殖民主义者之后,很快就恢复了生产,并且提拔了印度尼西亚工程师担任生产技术的领导工作。过去印度尼西亚的技术人员不能在荷兰的企业里担任领导职务,并不是他们没有才干,而是荷兰人独占了领导地位。接管了荷兰企业以后,就为印度尼西亚的技术人员提供了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郭工程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热情、精明的郭工程师带领我们参观各个车间机械化的生产过程。他说:
“这里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都是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荷兰工程师曾经吹嘘说没有他们,机器就要停止运转。我们说:没有你们,棕榈油照样流出来,而且会流得更多。事实证明,接管以后,我们的产量增加了,质量提高了,因为工人发挥了积极性。”
厂长在旁补充了一句:“我们还准备扩建两个厂呢。”接着说,以前荷兰人把这里当作原料供应地,从苏门答腊输出棕榈油,在荷兰制成肥皂、食油以后,再回销到苏门答腊来。我们准备改变这个不合理的现象,计划在岛上兴建一个棕榈油的成品制造厂。
在参观了印度尼西亚国营巴拉山橡胶加工厂转回棉兰的路上,一段几十公里长的公路上空,都被高大的橡胶林的阔叶子所遮住。这是一个很大的橡胶种植园。公路边矗立着一块大木牌,上面写着“美国固特异种植园有限公司”。
一位印度尼西亚朋友告诉我们:“这家垄断公司,在苏门答腊至少拥有二万公顷以上的种植园,他们占据了岛上最好的土地。”
印度尼西亚朋友说:“美国现在正取代荷兰和英国在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垄断地位,对印度尼西亚进行渗透和控制;特别是在橡胶和石油部门。一九五八年美国人在印度尼西亚的直接投资比一九五○年增长了二点四倍,所得的利润每年平均在百分之四十以上。美国的德士古、美孚和英荷资本的壳牌三家石油公司,垄断了印度尼西亚石油开采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美国的德士古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德士古石油公司在苏门答腊有大块油田,美孚石油公司在巨港有炼油厂。美国还和英荷资本‘壳牌石油公司’合伙,从我们的土地上攫取庞大的利润,他们生产的原油输出额每年平均占印度尼西亚总输出额的百分之三十。现在对广大印度尼西亚人民来说,最危险的敌人是美帝国主义”。
勤劳智慧的人民
从北苏门答腊到中爪哇的路上,我们特意到梭罗加拉登访问一位著名的农民育种专家耶谷斯。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耶谷斯的屋里堆满了从露天收进来的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实验品,客厅的四壁挂满了一张张的农作物图解。耶谷斯对我们说:“我曾在一串谷穗里发现三颗大稻粒。为了这件事,我请教了一位荷兰农业专家,得到的回答是一阵嘲笑。荷兰专家对我说,这是生物的偶然现象,你不必大惊小怪。”
但耶谷斯凭着他的长期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想,这里面一定有些什么奥妙在。他不顾洋专家的“劝告”,专心致志地埋头研究了十六个年头,终于培育成功一种优良的稻种。
朴素、热情、健谈的耶谷斯向我们说:
“我常常想,我应当为我的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我不相信荷兰专家的话,我只相信我们印度尼西亚农民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有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我们听了都很感动。耶谷斯,一位普通的印度尼西亚农民,不顾洋科学家的冷嘲热讽,利用田间劳动的业余时间,在自己屋前仅有的一小块土地上,十数年如一日,不倦地进行科学试验,这种无畏的志气和自信,说明了印度尼西亚人民是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民,这是印度尼西亚建设国家,建立民族经济最宝贵的、取之不竭的财富和最可靠的力量。
要求实现“经济宣言”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不断干涉、渗透和颠复活动。印度尼西亚人民在艰苦的斗争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我们亲眼看到,虽然印度尼西亚劳动人民的经济生活还有不少困难,但他们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对前途充满坚强的胜利信心。
一九六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苏加诺总统公布了“经济宣言”。在宣言里,他怀着极大的民族自信,要求印度尼西亚人民在克服经济困难时,要有爱国主义精神,首先依靠印度尼西亚自己富饶的资源,依靠发掘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潜力,依靠以“纳沙贡”(民族主义者、宗教徒和共产主义者三支力量)为核心的民族互助合作,来克服经济困难。
广大印度尼西亚人民和许多党派、团体,坚决支持作为“政治宣言”的补充的“经济宣言”,反对违犯“经济宣言”的“一九六三年五月二十六日经济条例”。五月二十六日条例是一种在国际货币基金会组织“援助”的背景下,依靠降低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来实现“货币稳定”的经济条例,它破坏了苏加诺总统的有领导的经济的原则。这是美帝国主义出的主意。自从实施这个条例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情况特别是衣食情况越来越恶化。苏加诺总统在去年印度尼西亚国庆节所发表的题为《革命回声》的演说强调指出,“这个错误路线不能发展工人和农民的生产力”。因此,印度尼西亚新成立的工作内阁已经同意原则上修改这个条例。
工作内阁还提出了新纲领:一、解决衣食,二、粉碎“马来西亚”,三、继续进行建设。这新的三点纲领,受到了印度尼西亚人民的欢迎。
印度尼西亚进步的舆论认为,为了使上述三点新纲领取得成就,必须集中全力实现“经济宣言”里所明确指出的:“帝国主义和封建残余必须清除,必须彻底消灭”;建立以“纳沙贡”为核心的互助合作内阁。
我们深信,印度尼西亚人民本着相信自己力量的精神,自力更生的精神,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使自己的共和国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