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笠峰三队青年社员建立土地档案的办法好 熟悉了土地脾气 受到了阶级教育 建立土地档案的作法,引起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许多农村知识青年的兴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09
第1版()
专栏:

笠峰三队青年社员建立土地档案的办法好
熟悉了土地脾气 受到了阶级教育
建立土地档案的作法,引起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许多农村知识青年的兴趣
据新华社长春电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月晴公社笠峰大队第三生产队的知识青年,通过建立土地档案,受到了教育,提高了思想觉悟。他们的这种作法,已经引起自治州许多农村知识青年的兴趣。
最近,记者访问了这个生产队。这个队的知识青年们,已经第三次补充修改了土地利用档案。在油印的土地档案表上,他们按地块一张一张地填满了当地老农提供的每块土地的各种资料数据和结论。虽然还有些项目的数据和结论,尚未经过科学鉴定,但全队一百零一块土地,每块地近五年内种过什么作物、什么品种,密度如何,成熟程度怎样,土质、地势怎样,易涝还是易旱,该施什么肥,该怎样翻地,有什么病虫害,如何控制水土流失等等,都在档案表中写的清清楚楚。
笠峰三队的知识青年是在去年三月间着手建立土地利用档案的。当时这个生产队的知识青年,占全队劳动力的半数。他们都是一九六一年以来陆续由学校毕业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这些青年由于积极学习农业技术,不少人已经能够独立承担秋翻地、送粪等农活。于是有的青年就觉得种地只要有力气就行,不要多大学问。可是,当时有的老农一提起青年们翻地、送粪的事却摇头。老农崔昌燮说:青年们翻地不分土层厚薄,翻的都一样深,上粪不看土质怎样,上的都一样多。这几句话,教育了知识青年。不久这些青年们便决定建立土地档案,请教老农,进行记载,熟悉生产队每一块土地的来历和脾气。
青年们通过建立土地利用档案,不仅学到了本领,还受到了教育,坚定了务农的决心。读过高中的崔成奎,直到回乡后第二年还不安心在农村。去年他参加了建立土地档案活动。有一次,他调查一块地时,父亲告诉他,这里是自己十六岁时在地主的皮鞭下学过扶犁的地方。后来,他从许多老农的叙述中,了解到家乡的每块土地,几乎都是和几代老农的血泪史分不开的。这些事教育了崔成奎,他安心务农了,去年他成为生产队里出勤最多的一个人。
青年们建立的土地利用档案,已在生产中发挥了作用。今年春天,生产队的种植计划就是按照他们整理的档案,按地块逐块安排的。去年以来,生产队还根据档案提出的资料,开始治理水土流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