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从自然条件看我国北方的水稻栽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09
第5版()
专栏:学术研究

从自然条件看我国北方的水稻栽培
杨守仁
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①的论文发表以后,已广泛地引起了直接间接与农业生产发生关系的人们的极大重视。作为一个水稻工作者,我更觉得竺文的论点十分明确,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信心和干劲。因为竺文中不仅提出“东南亚季风气候区域特别适宜于种稻”和“我国米麦两宜地区应尽量种植水稻”,还指出黄河流域下游夏半年日光辐射总量大于长江下游,如有适当水利条件,夏作产量应不低于长江以南地区。因此可以说,我国北方的水稻产量应不低于南方。不仅如此,竺文中还进一步告诉我们“在同一纬度上,我国各地夏季温度均高于日本”,“在其他条件相同之下,我国各地稻米单位面积产量应高于日本”。我们知道日本的纬度与我国北方很多地方相近,因此也可以这样说,我国北方的水稻产量应不低于日本。此外,竺文中还谈到新疆地区和黑龙江地区也都是发展水稻的好地方。
我国北方的水稻产量应不低于我国的南方和东邻的日本,是我国北方水稻栽培问题的一面,我们必须有清楚的认识,以现代科学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作好战略性的部署;在另外一方面,我们又要对我国北方发展水稻的伟大事业中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估计,以便实事求是地作好斗争的准备,集中一定的力量逐步求其实现。此外,在工作中也可以适当参考一些国外的经验。
从历代漕运的情况可以想见“南粮北调”的情况。我国北方的扩展种稻问题关系重大。谨就上述三点,具陈个人所见如次。
我国北方水稻高产稳产的可能性
我国北方种稻的历史已久,宁夏引黄灌区的种稻历史便可上推千年以上。华北能否种稻,当年林则徐便有“有水皆可成田”的名论②。而北方种稻能否高产,则是近年通过实践才为人们所承认的新事。就以一九六三年的事例来说,位于江苏丹阳城郊的练湖农场,由于连年大抓精耕细作,才使水稻每亩产量提高到八百一十多斤,而北京郊区的柏各庄农场在建场的第二年便将原来的亩产四百八十多斤提高到八百零九斤③。同年辽宁盘锦农垦局所属的西安农场在盐碱地上种稻二万二千五百亩,总平均产量达到每亩七百零一斤,其中亩产八百斤以上的约有七千五百亩,亩产九百斤以上的约有六千亩,刘云成劳模所直接掌握的种子场则有二千八百亩的水稻达到或超过一千斤④。至于能否高产而又稳产,近年京郊团河农场可以说年年都是亩产千斤,近年宁夏银川附近的王太堡农业试验场⑤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辽宁分院的水稻试验田也都在一定面积上达到或超过千斤的水平⑥。值得注意的是柏各庄农场和西安农场都是盐碱地,团河农场是北京郊区古时用以狩猎的一片坏地,王太堡农业试验场周围几百里的水稻千百年来一直每亩只是三四百斤,中国农业科学院辽宁分院的两处水稻试验田还都是应用井水灌溉的水稻。这些事实和别的很多事实,使人们清楚地看到我国北方的水稻产量既可能不低于我国的南方,也可能不低于东邻的日本。
至于在科学理论上应该怎样认识这一可能性,竺可桢先生的文章已经指出大体的轮廓。几年前我也曾作过尝试性的说明⑦。看来,我国北方水稻生长季内,(一)日照较长,云量较少,因而日光辐射总量较大,光合产物较多;(二)白天温度已很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间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常达摄氏十至十二度,南方仅为六至八度⑧,因而呼吸作用的消耗较少,大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三)春旱秋涝的气候条件,对有水利条件的水稻来说,春旱有助于温度的急剧上升,秋雨充沛一般也可以看做是种稻的可靠水源;(四)暴风雨较少,特别是台风到北方已经不大为害,西北根本无暴风雨;(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砂粘适度,一般也较肥沃;(六)无螟虫为害等等都可以看为我国北方种稻的有利的自然条件。
当然在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不少不利的自然条件,需要注意克服。北方的雨水毕竟是较少的,水源如无保证,就根本种不上水稻。春季寒潮频繁,春风很大,对水稻育苗也带来困难。北部适宜于水稻生育的时期偏短,积温也偏低。很多是盐碱洼地,有必要边改良、边利用。冬季严寒,一般也难以种植绿肥。稻瘟病时有发生。很多新稻区由于人少地多,在未能充分现代化以前,也还有可能发生草荒。凡此种种,可以想见上述大面积高产稳产的事例,决非轻易得来。所以要想在我国北方扩大高产稳产的稻田,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依靠群众的力量,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克服多方面的困难。
我国北方水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还是水利问题。宁夏气候干燥,但在引黄灌区确有塞上江南之感。解放后,渤海沿岸自山东经河北到辽宁的大片盐碱荒地,已建立了不少以水稻为主的大型国营农场。大凡水利条件好的,如果其他工作也能跟上去,现在都已能上缴国家大量的商品粮、畜产品及一定的利润。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是丰富的。例如,宁夏引黄灌区实行二年或三年轮作制,既解决了肥水两大问题,还对劳畜力的调节以及杂草为害的减轻等有很大作用。天津附近的国营芦台农场近年在全面机械化、水旱轮作和农牧结合等方面也做出了榜样,为我国北方盐碱地的开辟利用,指出了方向。盘锦农垦局所属各国营农场在中央和地方的关怀下,一九六三年已大大改变了生产面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该局所属的荣兴农场,由于在前几年遭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坚决搞好水利,近年已成为重盐碱地而水稻高产稳产的农场。在盐碱低洼地区,既要有完备的灌水系统,也要有完备的排水系统。为了蓄水,近年修成的大型水库有大伙房水库、清河水库等。总的情况是局部地区已大有进展,有待继续投入巨大资金和人力物力的地方还是很多很大。
我国华北和东北稻区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冬季一般是休闲的,而且开为稻田以后大多是年年种稻。因此在华北和东北稻区,绿肥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养猪业也较难发展。这就形成高度依赖于商品肥料的突出情况。其中有些盐碱地稻区,由于多年只用化肥,土地已有劣变征象。因此如何解决我国北方稻区的肥料问题特别是有机肥料问题,实在刻不容缓。宁夏的轮作制度在这点上应该肯定是先进的,芦台农场水旱轮作和农牧并重的机械化栽培经验是方向性的宝贵经验,中捷友谊农场稻旱并重也是可行的,盘锦地区发展田菁也是好办法。但如何彻底解决与普遍解决,仍有待各方努力。是否可在割稻时多留几厘米的稻茬,看来值得考虑。此外,广种紫穗槐以及利用草炭等等,也都可试行。
在搞好水肥条件的同时,如何应用其他许多新技术,力争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商品粮比重的提高,也要作巨大的努力。例如整平田地、良种化、培育壮秧、适时种植、拖拉机水整地、严格清选种子、改进旱直播与水直播技术、除草的半机械化与机械化、细致管理、药剂除草、药剂防治病虫害、消灭低产田、机械收割、脱粒扬场的电气化与连续作业、水旱轮作的整套技术以及国营农场的经营管理问题等等,都要下力量,坚持地搞。其中草害严重的,可以坚决仿照辽宁的办法,大搞畜力中耕。插秧期拖迟影响平均产量的,可酌用尼龙保温育苗,但尼龙既要合乎规格,还要价格便宜。拖拉机进行水整作业,我们也迫切希望农机部门从速解决磨损等问题。收割的机械化则尚在试创时期。在稻瘟病严重地区,要着重穗选良种与讲求栽培,必要时再用药剂。可见方面很多,潜力很大。从对新技术的需要和应用情况看,我国北方的水稻栽培在若干方面完全有可能比南方走快一些,特别是机械化作业和保温育苗技术等。
各地的实践经验指出,我国北方扩展水稻必须稳步前进。淮北气候条件适宜种稻,并有大面积低洼易涝之地,发展水稻的方向应该是正确的。但在雨量季节分配不平衡及土壤渗漏较大的情况下,早年应用淮南稻种和栽培方法,当时发展虽快,其后巩固则难,有必要应用陆稻或水旱两用稻种,创造性地稳步前进⑨⑩。山东近黄河出口的广北地区亦为滨海盐地,渠道工程不便大量种稻改良土壤,生产也就难以发展。天津地区洼改种稻曾是我国北方扩大种稻事业中的旗帜,如何总结过去经验教训,在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下,再接再厉,分片分期求其实现,将是一场有重大意义的大会战。东北灌区甚多,有的还未充分利用如查哈阳灌区和梨树灌区,有的还需要大量投资并恢复铁路如盘锦垦区。至于辽太浑(辽河、太子河、浑河)洼地种稻是否可以利用电井灌溉,大可先行试点,以便在春季“向地要水”,无需在上游多建水库,而又可耐涝稳收。黑龙江的三江平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是一片面积很大的半沼泽地和沼泽地,将来开辟种稻大有希望,但要积累经验并做好准备工作。西北云淡天高,且无暴风雨为害,应是水稻的高产地区。竺可桢先生的论点与西北的实际情况甚为吻合。一九六三年八月著者到宁夏参加第二十届渤海区水稻会议,曾经在几处看到一定面积的亩产可达千斤的水稻,并且看到该地的农作物栽培密度可以较高。从现有农作物小面积单产水平来看,在水源有着的情况下,西北确实可能是我国粮棉的高产地区,但水稻也只能稳步发展。
其次,我国北方水稻的发展还有必要注意多样化。皖北、山东、河北、辽宁、吉林等省久有相当面积的陆稻,今后可与水稻配合发展或发展一部分水旱两用的稻种。从水源来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自流灌溉,也可用电力扬河水及井水灌溉,还可利用泉水灌溉(北京颐和园附近稻田及济南北园稻田都是泉水灌溉)。种植时期既将有早晚之分,种植方法亦将有直播与移栽之别。直播之中既有水直播与旱直播,育苗方法更是多种多样,移栽方式现在又增加了大垅栽培以便畜力中耕的方式。预料将来要发展水旱轮作,但低洼易涝地区也还有必要连年种稻。种不种绿肥以及绿肥的种法,各地也会不同。总之,我国各地情况既然复杂,办法就该多样,而且计议中的办法还要根据当时具体情况作必要的更变。
可以参考的国外经验
解放前,一向缺粮的朝鲜北部,原来只有十万町步水田(一町步约合十五市亩)。解放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朝鲜仅仅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到一九六二年便把水田扩大到六十二万四千多町步,从而使一九六二年的粮食总产量达五百万吨,做到了粮食自给自足。刘主席一九六三年九月访问朝鲜的时候,曾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金日成委员长在不久前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农村问题提纲》中曾指出,“在两三年内将水田面积扩大到七十万町步,以增加稻谷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又说,“当前粮食生产的任务是增加稻子产量,大大提高粮食的总产量,使全体人民都能吃上白米饭”。可见过去十年他们平均每年扩展的水稻面积约达七十万至八十万亩之多。这一条可贵的经验是大搞水利,大开水田,并且种好水稻,从而力争粮食过关,吃上细粮。我国北方特别是我国东北与朝鲜隔江相望,他们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日本很久以来是粮食不足的国家。他们全国的水稻平均每亩产量在上世纪的最后二十年大约是二百余斤,在本世纪的头二十年大约是三百余斤,三十年代大约是四百余斤,四十年代大约是五百余斤。一九五五年全国平均超过六百斤,嗣后两年虽在六百斤之下,但自一九五八年以来一直在六百斤以上。近十几年来的种植面积是变动不大的,自一九五○至一九五四年每年都是四千五百多万亩,自一九五六年起才增至四千八百多万亩至四千九百多万亩(包括陆稻)。一九六○年的面积为四千九百六十一万亩,单产为六百四十七点九斤,稻谷总产量为三百二十一亿余斤。他们的经验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各方面来提高单产,以缓和粮食生产的不足。
从当前我国北方水稻栽培来看,上述两条经验都可参考。因为我们既可以稳步而积极地扩大面积,也可以逐步而稳当地提高单产。一九六三年朝鲜每亩耕地施用化肥数量已达四十斤?。由于氮肥施于稻田的肥效较高较稳,亦由于我国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就辽宁、天津、北京等省市近年水稻产量来看,亩施氮肥折合硫酸铵如能达四十斤,便非常有可能把亩产四百斤左右的水平提高到五百斤至六百斤的水平。我国北方的水稻单产如能保持这一水平或更高,便有可能促进我国北方水稻栽培面积的稳步扩展和栽培技术的不断革新。
总之,水稻在我国北方是应该发展的高产稳产作物,从科学理论方面来看是如此,从实践经验方面来看也是如此。我国北方的水稻产量既不应低于南方,也不应低于日本。
①见一九六四年三月十七日人民日报。
②陈祖槼主编《中国农学遗产选集》(稻——上编),中华书局一九五八年出版,第四四四至四五○页,《林则徐直隶土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议》。
③见一九六四年三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社论。
④根据一九六四年三月西安农场郑守智场长给著者的信。
⑤根据一九六三年八月第二十届渤海区水稻会议资料。
⑥根据一九六四年三月辽宁省第二届农学会论文《水稻高产栽培的研究(一九六○——一九六三)》。
⑦见一九五八年沈阳农学院作物栽培讲习班讲义《水稻栽培十讲》。
⑧丁颖主编:《中国水稻栽培学》,第一一二页。
⑨杨守仁:《对安徽三改的意见》,见《中国农报》一九五五年第十一期。
⑩见《中国农业科学》一九六三年第八期学术动态。
?金日成:《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农村问题提纲》,见一九六四年三月四日人民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