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量体裁衣——看京剧《箭杆河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09
第6版()
专栏:剧评

量体裁衣
——看京剧《箭杆河边》
颜长珂
话剧《箭杆河边》是一出反映当前农村阶级斗争的好戏。把这部作品搬上京剧舞台,就需要根据京剧的艺术特点,运用自己的艺术手段把它的内容表现出来。北京实验京剧团的演出着重发挥了“唱”的功能,把它处理成为“唱工戏”,看来还是很得体的。这出戏情节比较单纯,戏剧冲突主要是通过人物之间的论辩而展开的。剧中正面人物老庆奎的对立面虽是地主佟善田,但是,他的主要的戏剧行动还不是和佟善田正面“斗法”——被推翻了的地主分子虽然疯狂地妄图复辟,终归是不能见天日的;老庆奎的“重头戏”在于他怎样帮助警惕性不强的生产队长佟玉柱和落后的贫农二赖子等人警觉起来,是对“自家人”的充满感情的说理。这样的语言,适于用唱来表达。剧中老庆奎的几段重点唱腔,如第七场的劝二赖子和劝玉柱,第三场的对夏花述说地主罪恶等,安排得都是地方,集中表现了这个老共产党员深厚的阶级感情。戏曲是有唱的,戏曲观众也很爱听唱;这种艺术手段运用得好,对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有很大帮助。在这一点上,京剧《箭杆河边》给人的印象较深。这种根据作品内容的特点来处理艺术形式、量体裁衣的做法,对于我们也有很大的启发。
京剧《箭杆河边》的音乐结构也比较完整,如唱段的布局、板类的安置、调式的转换等,轻重主次,都布置得相当匀称。看来,创作者们对传统唱腔的性能和特点是相当了解的,剧中唱腔的选择运用一般都能符合戏剧情节的要求,并且进行了必要的加工。比如老庆奎(张学津饰)劝二赖子和劝玉柱用的是“反二黄”和“西皮”两种不同的唱腔,这是由于他对两个人物态度不同,感情有别。唱的虽然基本上是传统腔调,然而在唱腔的编排、节奏的变化、演唱的韵味等方面还是有所改变的,是考虑到内容的要求的。像劝玉柱一段,起句用高昂的“西皮倒板”来摹绘人物激动的情绪,下面却转为“散板”,表现他强自压抑、委婉开导;在玉柱一再坚持错误时,老庆奎的那一大段节拍转快的“二六”才一泻而出。这样的处理颇见匠心。至于怎样使京剧唱腔能够更加确切地表达出当代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当然还是有待于继续努力的一个问题。
在表演上,《箭杆河边》的演出也很注重传统手法的运用。比如第三场老庆奎在揭发了佟善田的谣言以后,说:“谁造的谣,谁就坦白交代!”在一记清脆的锣声中转身、举手,来了一个背身的亮相,这个动作强调了这句话的分量,也加深了观众对于人物的印象。传统戏曲很讲究人物的上场下场,这还是值得借鉴的。剧中一些表演动作也都注意到了节奏鲜明,如佟善田对二赖子讲说他的夺鞭杆子的阴谋时,连说带舞,一副得意忘形的丑态;同时,二赖子也下意识地跟着他一下一下地比划,神色上却透着犹疑。这段表演不但有较强的形式感,也通过这种特殊的对照手法剖露了两个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
北京实验京剧团的演员同志们都很年轻,他们的艺术道路可以说是刚刚开始。只要今后能够更加努力深入生活,改造思想感情,提高艺术造诣,我们相信,在京剧现代戏的建设中,他们是会有更好的创造的。
(附图片)
佟庆奎(中)在箭杆河边当众揭露地主佟善田(右二)的罪行说:“鞘对刀,刀对鞘,铁证如山,凶手就是佟善田。”
罗明扬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