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新编京剧不必墨守旧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10
第6版()
专栏:文化街头

新编京剧不必墨守旧韵
林兮
传统京剧押韵虽然用的是十三辙,可是在实际合辙押韵上,却跟普通话的北京语音有以下的不同:
(一)把eng韵里好些字的韵母eng,ing,一律念成en,in,归入en韵(人辰辙)。例如:《空城计》里“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正[zhèng],城[chéng],景[jǐng]”被唱成zhèn(振),chén(陈),jǐn(锦)。“景”和下句的“纷”算一辙。
(二)把一些照普通话不属于一七辙的字归入一七辙,像“猪[zhu],出[chu],书[shu],如[ru]”念成zhü,chü,shü,rü(接近居、区、虚、愚的音);把“非[fei],微[wei]念成fi,vi。又把一七辙里一部分韵母是·i(日)的念成ii(衣),像知[zhi],池[chi],世[shi],日[ri],念成zhii,chii,shii,rii。“知”也有念zhei的。
(三)把ê韵(?斜辙)的一些字念成ai韵,归入怀来辙。例如:把“街[jie],界[jie],鞋[xie]”念成jiai,xiai。还有一些念成o韵,归入梭坡辙,例如“学[xue]、岳[ye]”念成xio,io(接近“效”、“吆”的音)。
(四)把e·o韵(梭坡辙)的一些字念成ê韵,例如者[zhe],车[che],蛇[she],热[re],说[shuo]念成zhê,chê,shê,rê,shuê。“说话”念唱得像“靴话”。
据《京剧字韵》一书来统计,由于这些不同而影响到的汉字约七百三十多个。一九三五年音韵学家罗常培等就曾经提倡京剧按北京音押韵。解放后,一九五六年京剧演员李少春等又提出逐步改用北京语音演唱,引起了一番讨论。这次戏曲革新的讨论中,马彦祥、袁世海等又提出打破上口字的旧传统,改用京音念唱的问题。现在,有些京剧如《芦荡火种》《千万不要忘记》等已经用京音来唱了。那么新编的京剧戏词,特别是反映现代生活的戏词,在编写的时候就把上述那些不合普通话诗韵的“上口字”统统改掉,一律按照北京音来唱念,岂不更好。如果把人辰辙里韵母是eng、ing的字归入中东辙,把其他字按北京音各归各辙;这样作,不是会让演员更容易用京音唱好,听众更容易听清听懂,京剧现代戏在音韵和谐上不也更前进了一步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