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连南瑶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解放前这里没有学校,现在有了七十八所小学和一所中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11
第2版()
专栏:

连南瑶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解放前这里没有学校,现在有了七十八所小学和一所中学
新华社广州九日电 解放前没有一所学校的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瑶山地区,现在已建立了七十八所小学和一所民族中学,有四千三百多名瑶族少年儿童和青年在这里上学。
连南有三万一千多瑶族人散居在高山上。他们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沿用汉字。解放前,连南瑶族绝大多数人是文盲。一九五三年连南瑶族自治县建立以后,人民政府增拨教育经费,调派师资使瑶山上的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几年来,广东各地几百名汉族知识青年,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不怕艰苦,把文化知识带上瑶山。
在连南瑶族人民中间,传诵着许多汉瑶两族知识青年艰苦办学的事迹。南岗公社油岭小学校长王世英,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来到瑶山当教师。他在当地干部和社员协助下坚持办学,十年如一日,使原来只有二十多名学生的油岭初级小学,发展为今天拥有二百六十多名学生的完全小学。王世英曾先后被评为公社、县、专区、省和全国的教育先进工作者,并且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员房担火二过去是给地主放牛的瑶族青年,解放后在党的培养下获得了文化知识。一九五八年他回到自己家乡,没有花国家一个钱,在塘梨坑小瑶村和绿暗小瑶村开办学校。附近大坳的孩子们到绿暗小瑶村小学读书,要走好几里路,攀越一座山岭,房担火二每天清晨都到大坳去接学生,放学后又护送他们回家。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给瑶山带来了许多新变化。记者最近访问了连南的几个瑶区公社,看到这里一些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有了从自己学校里毕业的有文化的瑶族青年,充当会计员、记工员和管理员。在这些解放前还是“刀耕火种”的地区,一些受过教育的瑶族青年社员已学会使用尼龙薄膜育秧。有些瑶族青年,成了具有初步现代医学知识的卫生人员。高高的瑶山上,经常可以听到从学校传来的读书声和革命歌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