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包大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12
第6版()
专栏:

“包大夫” 乐松
“包大夫”,不是医生,是党支部书记。可是,人们却叫他“包大夫”。
为什么?
据“包大夫”自己说:“别人管我叫‘包大夫’,说我会治思想病。其实,我哪里是什么‘大夫’,我只是觉得做思想工作同看病一样,都得对症下药。”
“包大夫”是哈尔套医院的党支部书记,名叫保林。他是雇农出身,当过区委书记、公社党委书记。党派他到哈尔套地区建立农村医院,他就来到了哈尔套医院。
包保林同志做支部书记,首先抓活的思想,做好人的思想工作。他做思想工作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运用“对症下药”的方法。据“包大夫”自己说:“要教育人,必须了解人,摸透每个人的特点。”他说:“了解了每个人的特点,抓住活的思想,就可能更好地进行思想工作。”
你看,包保林同志对几位医务人员的了解:周振亚一高兴,就画老虎。黄春明眼睛一红,就有心事。利希贤一唱歌,就知道他没有遇到重病人或者手术做得顺利;不言不语,老低头,就知道他工作遇到了困难,不是病人的病情没有好转,就是做手术不顺利。
了解了人的特点,就能够做好“对症下药”的思想工作。“包大夫”能够细心观察,把工作做到人的心里,医务人员的思想变化就大。
哈尔套医院有一位女护士,性格有些孤僻,大家对她有意见。她有没有优点呢?据“包大夫”仔细观察,她有很多优点:每天她是第一个先到处置室,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工作非常认真,给病人服药的时候,恐怕病人记错了,都先问一下大夫怎么吃,再告诉病人;给病人打针的时候,先晃一晃药水,看是不是已经变质;……“包大夫”抓住这些优点,经常表扬她。经过一系列的工作以后,现在,这位护士的精神面貌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同大家的关系也相处得好了。
“包大夫”还善于了解农民的特点。他说:“农民是重实际的,谁把他的病看好或者听说哪个大夫好,他就特别信仰他。医院考虑病人的习惯,允许病人可以挑选大夫治病。”
病人对于医生,确有这种信仰。这种信仰,也不止是农村的病人是如此,就是城市的病人也莫不如此。这也可以说是城乡病人的共同习惯。
病人对于医生有了信仰,医生治起病来也就比较顺利;病人也可能痊愈得快些。“包大夫”懂得这一点,就让医院允许病人挑选大夫治病;医生真心诚意为病人治病;病人很高兴,病治好了,就把医生看成自己的亲人。医生和患者就这样建立起了血肉关系。
从前,哈尔套医院的青年医生们对这一点很烦恼,以为这样下去,难以提高技术,结果会是样样通,样样松。现在,为了满足病人的要求,并且丰富自己的知识,勤于学习本科的书籍和博览各科的书籍,勤于互相交流临床经验,逐渐锻炼成了一专多能:内科能治外科,做手术;儿科也能上台做手术,治外科了。
“包大夫”这个不是医生的党支部书记,既是治活思想病的能手,又是鼓励医务人员治身体病的能手。为了广大人民和知识青年的身心健康,我们需要更多的“包大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