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继承和发扬延安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杨家湾依靠贫下中农勤俭办民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13
第1版()
专栏:

继承和发扬延安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杨家湾依靠贫下中农勤俭办民小
据陕西日报报道 延安县河庄坪公社杨家湾民办小学继承和发扬延安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依靠贫下中农,把学校办得越来越好。二十年来,这个学校只有一个教师、一孔窑洞和一些旧桌凳,使校区三个生产队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青年农民受了小学教育。这些人除了一部分陆续升学外,大部分参加了农业生产,有的已成为生产队的队长、会计等。
杨家湾小学是一九四四年创办的。由于学校办得很有成绩,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模范民办小学。一九四七年,蒋胡匪帮进犯延安时,学校一度停办,延安光复后,又在群众积极支持下恢复起来,坚持到现在。近几年来,这个学校一直是公社民办小学中比较好的学校。
杨家湾民办小学校区内的杨家湾、杜家沟、小沟三个生产大队的党支部,在办学过程中,坚决贯彻阶级路线,注意听取贫下中农的意见,发挥他们办学的积极性。校务委员会的委员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贫下中农,有的就是当年在这里上过学的贫下中农社员。一九五八年公社化后,有的社员看见集体经济发展了,个人收入增加了,主张把孩子送到延安城关公办学校去,说什么“那里玻璃窗子明晃晃,油漆桌凳亮堂堂”,娃娃去了能学习好,村上的民办小学可以不办了。但是,许多贫下中农却说,去城里上学路远不方便,住宿吃饭花钱多。而学习的好坏全在教师和家长的管教,靠学生的努力,不在桌凳的好坏。党支部和校务委员会按照贫下中农社员的意见,学校坚持办下来了。一九六二年暑期,学校要调换教师时,校务委员会也指定专人访问学生家长,征求他们的意见。听说群众要求贫农出身的回乡知识青年张春霞担任教师,党支部和校务委员会研究后,便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张春霞不光教学热心,对学生的生活也很关心,经常访问学生家长,听取大家的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得到公社领导和社员的好评。
现在,学校里共有三十多个学生,分别在四个年级学习。学校的经费和教师工资由大队的公益金中负担四成,学生家长负担六成,对少数经济上有困难的,当年学费可以缓到秋收分配后再缴。在教学内容上,他们注意结合农村实际需要,比如教学生写收条、借条等。教学时间也比较灵活,农忙放假,农闲多学,平时学生家里有要事,只要家长向教师打个招呼就可准假,误了课,教师抽时间再给补上。这样,就对一些需要帮助父母操作家务的学生创造了方便条件。学生家长对学校也很关心,他们主动向教师介绍孩子在家里的情况,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最近,这里的党组织和校务委员会在县文教局的帮助下,普遍地征求了贫下中农的意见,准备根据他们的要求,增设半日班和识字班,把学校办得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