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音乐上的革新和创造——京剧现代戏观摩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15
第6版()
专栏:

音乐上的革新和创造
——京剧现代戏观摩散记 李慕良
人们常说京剧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如今在党的文艺方针照耀下,这棵“古树”却开出了朵朵灿烂的新花。在这些新花面前,人们不仅欣赏到了它的鲜艳色彩,而且获取了前进的力量。
京剧是我国人民所热爱的一门精湛艺术,但是,由于缺乏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内容,它逐渐地同人民疏远了。如果不加以改革,使它适应今天的时代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不论它的原有形式如何优美动人,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今天,党和毛主席领导的中国人民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伟大社会主义现实,中国人民的无数英雄儿女,这一切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革命生活内容,使古老的京剧艺术取得了新生的动力。有了根本动力,就会逐步形成相应的艺术形式。在党的领导下,大家互学互帮,共同努力,通过多种多样的摸索和创造,由浅到深,千锤百炼,在京剧现代戏中不仅能够保持京剧艺术的特色,而且完全可以大大地充实、提高和发展京剧艺术。这次观摩演出在这方面给了我深刻的教育。
使我们十分高兴的还有,演员们在所演出的剧目中,都表现了高度的创造热情。年长者老当益壮,而年轻的一代更是个个生龙活虎,气宇昂扬。他们在各种不同的表演里都显示了各自的特长。大家所熟悉的梁一鸣同志,虽然年过六十,但演起《革命自有后来人》中的李玉和,他深刻地刻划了这位壮年工人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在艺术技巧上也使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表演经验得到了发挥,为我们在京戏中塑造了一个革命工人的英雄形象。在《奇袭白虎团》里扮演严排长的青年演员宋玉庆同志,能歌善舞,成功地表现了志愿军侦察员的机智和勇敢。第一轮演出的剧目中的许多精彩表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对我都很有启发。同时,通过这些表演,我进一步体会到京剧现代戏为所有的演员和京剧艺术工作者都提供了极其辽阔的创造天地。
作为京剧音乐工作者,我感到所演过的每一出戏的音乐,都有许多革新和创造。这表现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音色和音量都能同剧情的发展变化,人物的思想情感融合起来,而不受传统音乐程式的束缚,同时,对传统程式中可用和能用的东西,运用的得体,对不完全能用的东西,则是“化”而翻新。
拿锣鼓来说,《革命自有后来人》和《智取威虎山》这两出戏中的许多表演都得到了相应锣鼓的陪衬,在锣鼓旋律和节奏上,恰当地运用了传统锣鼓程式的特点,而又同戏中情景和人物的情感扣得很紧,效果很好。
在《革命自有后来人》中,工人李玉和被押下用刑的时候,打击乐采用了徐疾结合的锣鼓节奏,紧密配合了人物的动作和情感,使一个传统的“急急风”锣鼓,在这里起到了突出现代英雄人物形象的作用,既衬托出革命工人威武不屈的精神,又细致地配合了场上人物所表演的搕烟灰、装烟袋、脱棉衣等从容不迫的形体动作。李玉和下场之后,打击乐敲起了近似“小乱锤”的锣鼓,接着又运用了“脆头”。在音乐上作这样的处理,可以说是取得了一举两用的效果。就场上人物来说,起用这种锣鼓旋律,很能衬托穷凶极恶的鸠山毒计穷尽,只落得手捻数珠,对李玉和束手无策的神态。同时,这种锣鼓旋律和节奏,也可以内涵地揭示出当时不在场上的革命工人在残忍的毒刑之下,毫不畏惧,丝毫也没有动摇钢铁般的意志。
在《智取威虎山》中,少剑波率领小分队滑雪急行到达威虎山外,立刻点齐队伍,向敌人进发。在这里,舞台上的解放军,列好队伍,分队长检阅而过。对这段戏,在音乐方面“化”用了一个“搜场”锣鼓,用来渲染紧急集合的气氛,处理得恰当。这出戏,运用打击乐处理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上,旋律和节奏安排得都很合适,能够自然地承上启下。用俗话来说,就是整出戏的锣鼓不断。这种好的处理方法,在其他戏里也有。
在唱腔方面,设计同志在通过京剧艺术的手来刻划人物、抒发人物情感上,都有不少的革新和创造。举例来说,《箭杆河边》里的佟庆奎在教育二赖子时的一段反二黄,在板类的运用上,不仅发挥了原有反二黄板类唱腔的特点,又根据人物的心情和唱词的含义,在旋律和节奏上加以翻新,这样同演员的成功演唱结合在一起,就增加了反二黄板类的表现力,使观众不仅为内容所感动,而且也可以得到音乐欣赏上的享受。
在其他戏里,还有一些新创的板类。比如,《奇袭白虎团》中为一位朝鲜妇女安排了一段“一板两眼”的唱腔,用来突出朝鲜民族音乐的特点,这种处理就是一种新的尝试。
第一轮演出的剧目对我很有启发的还有,每出戏在音乐布局上所采取的艺术手段都各有突出的长处。
对一出京剧的现代戏,在音乐方面究竟怎样处理,才能使整个一出戏从头到尾都有强烈的音乐感,而具体的旋律和节奏又能符合京剧音乐的艺术规律,这是我们在音乐设计实践中遇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比如,不同人物在不同情景之下的上下场、身段动作、念白、起唱、行腔,这一切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和矛盾的起伏,都需要有相应的音乐来陪衬。有唱的地方如何处理过门、垫头和板类的转换;没有唱的地方又要用什么旋律和节奏来协助角色抒发感情、刻划人物形象,等等。对这些问题,各兄弟剧团都有一些较好的处理。就演唱方面的某些片断来说,像《革命自有后来人》中李玉和的妈妈和铁梅的一段对唱,我觉得处理得很好。这段唱一个是老旦,一个是花衫,老旦起花衫接。老旦唱的一段二黄慢板几乎是正工调,花衫随之却以调底的办法来接唱,这很合适。因为老旦的调门很高,如果花衫接唱也用调面的唱法,嗓音会很难适应的,而且即便是嗓音适应了,也会影响到行腔的自然,以至于有可能影响到表达铁梅当时的思想情感。此外,铁梅的唱腔中还吸取了一些小生的腔调,而且“化”得合适。整个这段对唱听起来上下很协调。《奇袭白虎团》中团长和政委之间的对唱,是用二黄流水的节奏起,二黄原板的节奏收,听起来也感到符合人物的情感,也能衬托戏中气氛。
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还在进行,将有更多的剧目陆续和我们见面。仅就已经看过的几出戏来说,有许多东西对我本人都有很大启发,从中吸取了不少教益。我们将认真地向各兄弟剧团学习,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工作,并同大家一道,来为京剧革命化的事业贡献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