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卓姆十二峰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18
第6版()
专栏:兄弟民族新歌

卓姆十二峰下 宗子度
在西藏高原西南端的喜马拉雅山区里,伸延着一条绿色的狭长山谷。
这条山谷,当地藏族人叫做卓姆,卓姆就是云雾弥漫的峡谷之意。
这条山谷也叫亚东,藏文里的亚东直译为后脑勺的前面。后脑勺的前面是鼻子,意思是指这里河谷狭窄,山势陡险,通向外界的条条山道都像是修筑在如鼻子般悬垂的山腰上。
这里海拔两千多米,气候温和,风光秀丽,卓姆河贯流其中。两岸青山峙立、翠峰迭起,主要山峰,一共是十二座,这就是卓姆十二峰。
十二峰下,卓姆河两岸分布着大小几十个村庄和一片片倾斜的农田,重重木篱围绕着枝叶茂密的苹果园。
从高寒干燥的喜马拉雅山北部高原陡降两千米,下临亚东峡谷,纵览十二峰英姿,分享亚东人翻身后的幸福欢乐,顿觉心旷神怡,仿佛身入桃源。
卓姆十二峰耸立了何止千百年!过去的漫长岁月里,峡谷中升起的愁云惨雾,使她们黯然失色。帝国主义侵略军燃起的战火烽烟,曾经熏污过她们,封建农奴制度的魔爪,曾经野蛮地摧残过她们。
千百年来,卓姆河水带着亚东劳动人民的苦难,日夜呜咽不息!
今天,党的阳光驱散了峡谷中的愁云惨雾,洗涤了十二峰的黯淡烟尘。人间剧变,山川增辉,翠绿春色,与亚东劳动人民的张张笑脸交相辉映。
卓姆十二峰下出现了人们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人间乐园。
在这里,农业生产连年丰收,播种面积增至万克以上,许多过去不种庄稼的人家也逐步达到了粮食自给自足。一个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生产高潮正在峡谷中风起云涌,广泛展开,半山坡上的林间小块土地也被陆续开垦出来,种上了荞麦和元根。
在这里,翻身藏族劳动人民埋葬了黑暗的旧制度,建立起了人民民主的新社会,一批昔日饱受压迫奴役的农奴和奴隶,在基层政权中当家作主,行使民族自治权利。
在这里,在中共亚东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下司马镇,新的建筑物已经超过了原有房屋的两倍。贸易公司、邮电局、人民银行、汽车运输站、人民医院和学校等相继建立和健全起来。入夜,明亮的电灯光代替了过去烟熏光暗的油松照明。
在这里,公路像飘带般地盘旋着。常有一队队汽车带着喜马拉雅山区北部高原的风雪驶入亚东峡谷,运来新式步犁和锨锄等生产农具,运来上海的百货、天津的球鞋、杭州的绸缎以及四川和云南的茶叶、红糖等生活用品;运走巨柏、红松等木材,支援西藏建设。
亚东,再也不是遥远而荒僻的地方了。在党的领导下,翻身劳动人民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地建设着幸福的新生活。
中共下司马区委副书记平措说:“亚东人过去多半靠一根绳子过活,生活道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宽广,生活热情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高昂。”
这位农奴出身的年轻藏族区委书记,陪同我们去访问珠居乡。他在途中所说的“靠一根绳子过活”,是指民主改革前,很多亚东人,就是依靠在穿越喜马拉雅山区的古商道上背运货物为生的。
珠居乡位于卓姆河中游、五峰脚下,百十间木屋掩映在丛丛绿树中。当高原北部还是风雪呼啸、地冻天寒的时候,这里已经麦苗葱绿、山花吐艳,新栽的苹果树也已含苞待放了。
平措本人就是在这个山乡里长大的。民主改革前,他在这里度过了二十多年苦难的岁月。那时,珠居乡乌云压顶,封建农奴主强取豪夺,劳动人民家家啼饥号寒。
五年后的今天,山乡面貌全新,贫困已成陈迹,到去年年底,全乡除三户而外,其余农户生产的粮食已达到自给自足。五年中,全乡农业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一倍多,总产增加了两倍多。
区委书记说:“民主改革后,珠居乡农业生产能够迅速发展,多亏党和政府的领导帮助,翻了身的劳动人民,在生产上也能奋发图强,艰苦奋斗。”
拉觉次仁,珠居乡的一个普通翻身农民,黝黑的脸膛,宽宽的肩胛,走起路来腿有点瘸。别看他干活生龙活虎,其实他已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
过去的五十多年,拉觉次仁外号人称“拉亚”(山羊),因为他靠着一根绳子和两个肩膀,披着一件磨光了的山羊皮坎肩,成年累月到处奔波劳累,没有固定的居处,活像一只乱石山中的山羊。他的腿是年轻时给封建领主搬运木料时砸伤的,至今碰上下雪或阴雨天,伤处仍隐隐作痛,不过拉觉次仁很少给旁人说过。
五年中,这位充满了革命干劲的藏族老人克服困难,勤奋生产,他家的耕地面积已从十八克扩大到二十五克,耕畜和驮畜增加了四头。
为了多种粮食,解决河谷地带缺少耕地,拉觉次仁在乡党支部的支持下,一九六二年还攀登到邦嘎拉山腰上开垦出三克荒地试种小麦,初步获得成功。去年人们纷纷上山,今年上山开荒的人数更多了。
山上野兽多,小麦抽穗后,拉觉次仁和农民们夜间常常躲在岩洞里,烧起野火或者鸣锣?喝,驱赶前来糟踏庄稼的狗熊和猴子。
我们在卓姆河下游的一个村庄里,参观了藏族老阿妈丹珍的新家园,它是峡谷中许多个新家园中的一个。
两间宽大的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房里摆设着家具和生活用品,仅仅是灶上的铝锅就有大中小三个。民主改革前,这位藏族老人只能用一只缺口的瓦罐熬“吐巴”(一种糌粑稀粥)。据亚东县贸易部门的统计,去年供应亚东人的生活资料比一九五九年增多了将近五倍。
站在卓姆河下游的乃堆拉山上欣赏松林云海,使人胸襟开阔,深深感到祖国高原的河山,多么壮丽多彩!
这里是原始森林的海洋,漫山遍谷,一望苍翠碧绿。数十米高的云杉和红松,巍然直插蓝天;千年古柏枝干庞然,几人合抱不住,这些丰富的森林资源正等待着开发。
苍鹰是山区最活跃的动物,它鼓动着刚劲的翅膀,沐浴着晨光,翱翔在碧蓝的天空里,这不正是今天亚东人的象征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