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谢应芳《辨惑编》的无神论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19
第5版()
专栏:

谢应芳《辨惑编》的无神论思想 吴则虞 包遵信
谢应芳,字子兰,江苏武进人(约生一二九八、卒一三九四年),著有《龟巢藁》、《思贤录》和《辨惑编》。谢应芳一生不和元明统治阶级合作,关心民间疾苦,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佛道二教和民间流行的迷信习俗,是一位无神论者。
中国无神论和宗教神学的斗争有着悠久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家荀子、桓谭、王充、范缜、吕才等,对于宗教迷信都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写出了不少精湛的论著。但是,作为通俗性的读物,向民间宣传无神论思想的,宋代才开始出现。
宋代储泳写了一本《祛疑说》,《百川学海》中只节录了一部分,原书已佚,无从窥见其全貌。可以提出介绍的,要算《辨惑编》了。
《辨惑编》又名《辨惑论》,书中摘录古书中有关反对宗教迷信的材料,分死生、疫疠、鬼神、祭祀、淫祀、妖怪、巫觋[xí 席]、卜筮[shì 市]、治丧、择葬、相法、禄命、方位、时日、异端等十五类,依类编纂。每一类前面,编者加有案语,说明编纂的月日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根据书前俞希音序言推测,其编写时间大约在元至正五六年左右。
元代统治者为了巩固以金戈铁马建立起来的政权,一直利用佛道宗教神学对人民进行麻醉。只看至元初道士丘处机、李志常在政治上的活动,以及“和尚军师”刘秉忠的专断朝纲,就充分可以看出当时君权神权压在人民头上的黑暗情景。谢应芳《辨惑编》就是在这样的时代里写出的。《辨惑编》虽然是一本小册子,但是它对那时流行的宗教迷信,全面地加以揭发和打击。
谢应芳从无神论立场出发,反对敬神祭祖。他曾经把自己祖宗的神像烧掉,引起了正统道学家反对。从这件事来看,他烧掉神像并不是弃祖蔑宗,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别人。从他在《寄吴中行》诗中所说的“常持无鬼论”,以及他在《辨惑编》中所加的许多案语来看,他一直认为人的生死不过是一气聚散,鬼神并不是超人的独立存在,鬼神既不存在,当然用不着膜拜神像了。因此,他反对祭祀,反对斋醮[jiào 轿],反对修建土地庙,反对一切淫祀。
谢应芳又反对巫师,反对驱鬼治病。他认为发生疾病的原因,是生活失调和不讲求卫生;有了病,应该延医服药;疫鬼是没有的,求神驱鬼不但无知,反而误事。书内并举出一些历史事例,论证了这个问题。他又进一步地阐述了宇宙间许多奇怪现象,无非是自然界本身阴阳变化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妖魔鬼怪从中作祟[suì 岁]。
谢应芳反对算命、看相。相命之术,自古便遭到墨子、荀子、王充、吕才等唯物主义者的驳斥。谢应芳继承了荀子“相形不如论心”的观点认为,观察一个人的好坏善恶,主要的是听其言而观其行;至于吉凶祸福,也不是靠“言貌间”所能觉察得出的。算八字,是中古以来一种荒谬无稽的骗人伎俩。他指出了人的寿夭禄命,取决于各人的行为和环境,而不是注定于呱呱下地的那年月日时。
谢应芳反对看风水,诹择时日。《择葬序》说:“择地以葬其亲,亦古者孝子慈孙之用心也。但后世惑于风水之说,往往多为身谋,使其亲之骨肉不得以时归土,又不若不择之愈也。”(《辨惑编》卷二)他认为古代择地葬亲,只是孝敬父母的一种行动,后世看风水都是为自己谋福禄的自私打算。这种揭露,就比苏轼《葬论》尖锐得多了。他主张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只要方便就行,根本用不着诹择时日。古时候做事选日子,那只是“顺阴阳之理”,即顺乎天气的好坏变化。这与人的生死、荣辱、贫贱、富贵毫不相涉。这就否定了有超人的神鬼世界的存在。
谢应芳反对迷信浪费,提倡节俭办丧事。《治丧序》说:“丧礼之废久矣。今流俗之弊有二:其一,铺张祭仪,务为观美,甚者破家荡产,以侈声器乐玩之盛,……其二,广集浮屠,大作佛事,甚者经旬逾月,以极斋羞布施之盛。”(《辨惑编》卷二)。虽然这还是从儒家的古礼出发来反对流俗治丧的繁费奢靡,但他所谓古礼,却非儒家繁文缛节的葬祭之礼。
谢应芳反对佛教迷信,除了由于佛事浪费钱财之外,还因为佛事耽误农耕生产。他在《送赵县尹之安仁序》里指出,一个良吏应当注意“民富物产”(《龟巢藁》卷十四),而不能以异端邪术浪费人财。又在另一封给别人的信中劝人不要为丧事浪费,他说:“诸君子居丧三年,除服有日。闻欲命羽士设醮,以助冥福,所费计统钞三百?有奇;以粟用之,几四百石。是亦出乎孝敬之心,循乎世俗之礼也,然冥福之实,果何有哉!以愚言之,用三日醮筵之费,赈一乡人户之饥,当此凶年,使数百千人得餔其粟而免为沟中瘠者,其欢欣赞颂,岂止百倍于黄冠师之口哉。”(《与王氏诸子书》《龟巢藁》卷十二,参见《辨惑编·附录》)。把官僚地主阶级设醮的浪费和当时凶年劳动人民的饥饿放在一起来谈,这确是难得的识见。
其次,谢应芳反对当时迷信陋习不是孤立把它作为一种社会风俗来看待,而是把它和当时的宗教哲学联系起来。他把封建迷信和老庄、神仙方士、佛教同斥为“异端”,而释、道二教在元代都是统治阶级所提倡的官方教义,因此谢应芳对有神论的批判就显得更为深刻,更富有战斗精神。
再次,谢应芳还企图从认识论及社会历史上找出有神论产生的根源。《辨讹》说:“夫江南淫祠,在唐为狄梁公尽毁。唐衰礼废,继以五季之乱,妄意徼福,谄非其鬼,泛然以大号加封,紊杂祀典,祠庙滋多。里巷间土地有祠,盖实启于此。吾尝以民情推之,其始也,必以农谷之功,本乎地土,岁时祀享,亦循乎报本之意。迨夫庙貌之设,无可为像,遂以乡之有齿爵者当之,既久而世代变革,承讹踵谬,至有可笑可怪而不可晓者。”(《辨惑编·附录》)从人们因社会动乱而企求解脱和农耕生产的社会历史来解释敬土地神风俗产生的原因,这是一种相当深刻的思想。他还解释了三姑神、十姨神、雨淋神、彭郎神产生和传讹原因,虽非中肯之见,但他能从认识论上指出有神论观念产生的根源,这就比那些道学家们从卫“道”目的出发排斥佛老要高明得多了。
当然,谢应芳的无神论思想不是没有缺点的。例如,他虽指斥占卜、巫觋的“妖妄”,但还是相信有“蓍[shī 失]龟”之灵的(见《赠卜者陆仲明诗序》,《龟巢藁》卷十四)。同时,他对宗教哲学和迷信的批判,多借用前人陈说,使我们颇感到他缺乏科学的阐述和系统的理论。而且摘引古籍抉择不精,既庞杂见闻又不广博。我们在充分估价了谢氏无神论思想的战斗意义的同时,指出他这些缺点也是必要的。
《辨惑编》对后来的无神论思想是有相当影响的。明代中叶的顾亮就仿照此书,编了一部《辨惑续编》。从《四库提要》的存目来看,顾氏的编纂目的、内容以至形式完全步谢氏之后尘。清代熊钟陵的《无何集》,也多少受了他的影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