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20
第3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护林是重要环节
种和管,是植树造林的两个基本环节。不种,当然谈不上管;可是只顾种,不讲管,就可能发生“年年植树,不见成林”的现象。种和管比较起来,后者比前者更为艰巨。因为,植树是季节性的任务,管理却是经常性的任务;植树不一定人人去植,更不要天天去植,而护林却需要人人注意,天天注意。所以,管,也是植树造林的重要的环节。
六月七日的河北日报,介绍了葛公大队和东杨杖子大队发动群众总结造林经验教训和讨论护林措施的经过。这家报纸并在编后中议论说,这两个大队启发群众的自觉,充分发动群众护林,是做得很对的。毛主席说过:“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又说:“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护林工作也是这样。当群众了解护林同本身利益、同国家建设的关系、同下游地区的关系时,就会齐心来做,就会想办法来管理好。
没有绝对的废物
不管在生产和生活中,总有一些废旧物资要处理。这些物资,对于一个企业或一个家庭来说,是失去了作用的;但是,如果把它们收集起来,经过加工,又可以重新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作用。总之,没有绝对的废物,任何废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变成有用之物。因此,充分利用废物是节约社会物质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
沈阳晚报六月八日报道了沈河区惠工废旧物合作商店,积极收购工业生产上能够利用的废旧物资的消息;并发表短评说,目前有的废旧物合作商店和收购员只愿意到企业去收购用处大的东西,不愿意到居民群众中去收购零星的东西。他们说,这样费力小赚钱多。这是一种不从社会需要出发、不为群众着想的单纯盈利观点,是要不得的。正确的做法,应当像惠工废旧物合作商店那样,凡是可以利用的东西,不分利润厚薄,一律收购起来,既方便了群众,又对社会有益。
短评说,收购人员还应当认识到:群众处理自己的废旧物资是注意勤俭持家、讲究清洁卫生的积极表现。这种表现是需要热情支持的。
滴水穿石
六月二日的解放军报报道某部炮兵侦察员王金陵三年多来天天坚持目测距离的练习,练成了目测的过硬本领。这家报纸就此议论说,任何一门学问都必须经过苦心钻研,反复摸索,反复实践,才能熟练它精通它。而要做到这样,就非要有古语所说的“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毅力不可。在学习中,有的人常常满足于一知半解,以为懂得了要领和道理就算学会了,不下苦功钻研,结果始终是个门外汉。在工作中同样有这样的情况,虽然有了正确的方针和措施,但是因为没有干到底的毅力,常常满足于一般布置和检查,而不扎扎实实做好一个又一个的具体工作,结果,工作也落不了实。
评论继续说,顽强的毅力,来源于高度的革命事业心。正如王金陵所说:只有时刻想着我是来革命的,才会不怕苦、不畏难,越练越有劲。顽强的毅力也是日常一点一滴地锻炼、培养起来的。只要能像王金陵那样,不断与困难作斗争,不断与自满作斗争,不断与惰性作斗争,就会变成一个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的革命战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