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库利科罗一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22
第4版()
专栏:马里通讯

库利科罗一日
王玉章
不久以前,周恩来总理在马里时访问了库利科罗,并被授予了库利科罗市荣誉公民的称号。从此,巴马科东北六十公里的这一美丽的城市,就为中国人民所熟悉了。
“芒果城”
我们这次随同中国教育代表团去访问库利科罗,是在四月底,马里旱季的末尾,正是芒果成熟的时候。马里的芒果在西非是有名的,库利科罗的芒果在马里又最有名。沿着巴马科通向库利科罗的公路,离开库利科罗还有两公里,路旁的芒果树由少而多,渐渐连成了一片树海,整个库利科罗城就笼罩在枝杆粗壮、绿叶如云的芒果林中。每棵芒果树上都挂着一串串的晶莹的宝石似的黄中透红的芒果。人们把库利科罗称为“芒果城”,真是名不虚传。据说这里的芒果是用接枝的办法培育的,长得最大的一个有一公斤,结得最多的一棵树能结二百多公斤。这里出产的芒果汁多肉厚,甜中带着清香,吃了以后,余香久留于齿颊之间。
库利科罗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城市,南傍碧波浩荡的尼日尔河,北靠绵亘起伏、岩石嶙峋的一列山岗,在这青山绿水之间,一幢幢白色的、黄色的楼房耸立着,一片片泥筑的平房排列着。街道房舍到处都整齐而干净。它虽然只有约五千居民,可是在经济和文化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里是马里的水陆交通要冲之一,在丰水季节,尼日尔河上的各种客货轮船都以此为中心上下航行。目前马里唯一的一条铁路也由此开始经巴马科到卡伊。另外这里还有工厂,高等和中等学校。
老厂新貌
到了库利科罗,我们首先去参观造船厂和榨油厂。这两座工厂都座落在尼日尔河岸上。说起它们的历史来都很老了。造船厂是一九○○年法国殖民主义者为了保持尼日尔河水上交通的畅通,以便于掠夺马里的财富而建立的一个船舶修理厂,从那时起到马里独立时为止,时间过了六十年,这个厂还是老样子,只能用从法国运来的机器零件对船舶进行些极为简单的修理,从来没有造过一条船。正如马里人民所说的,殖民主义者在马里,除了掠夺以外,什么也没有做。马里独立以后,这座殖民主义者的企业被国有化了。到现在仅仅过了三年多,可是工厂的面貌已经改观,厂内添设了不少机器设备,整个厂内到处收拾得整整齐齐,各种机床隆隆转动着,电焊的火花到处闪耀,全厂的工人正在为建设自己的祖国进行着紧张的劳动。造船厂厂长古苏·特劳雷指着厂房外院子里刚刚涂上油漆的七八艘小型铁船说:“这都是我们自己造的。”他又指着漂浮在尼日尔河里的一艘快要全部造好的大型铁船船体骄傲地说:
“那也是我们自己造的,有一百吨呢!”他又说,不久前在巴马科举行的中国经济建设展览会送给马里的一部分中国造的金属切削机床,不久将运到这个厂来使用,那时这个厂的生产能力将有进一步的提高。
榨油厂紧靠着造船厂。库利科罗也是马里的花生产地,殖民主义者就在这里建立了这座厂,把用极低的价格从马里农民手里掠夺来的花生榨成油,运往海外去。马里独立了,狠毒的殖民主义者在被马里人民赶走以前,把工厂的机器设备都破坏了。
现在矗立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座新建的厂房,里面老的机器修复了,目前每天榨油九吨,另外还正在安装一部分新的榨油机,不久后即可投入生产。到那时这个厂每年可榨油三万吨。工厂内还有一座新的肥皂车间在兴建中,处处是繁荣发展的景象。
一支农村服务队
走进一个树木参天的大院子,在门口有一队穿着蓝色制服,戴着黄色军帽的士兵模样的马里青年,持着步枪向中国客人们致敬。他们的帽子的一侧,缀着一个大得出奇的帽徽,上面的图案是一把刀和一把锄头。
主人告诉我们这是一支农村服务队,这种特别的教育和训练组织是马里政府在独立后创立的,现在在马里全国各地都有。服务队员都是志愿参加的青年,大部分来自农村。
这一支农村服务队共有五十人,队长拉萨那·特劳雷是由军队里派来的。他陪同代表团进行了参观。这个大院子里有几幢古老的楼房和一些平房,本是法国殖民军的一座兵营,现在变成了农村服务队的一个训练中心。我们参观时,服务队员们正在进行着各种活动。在一座教室里一部分队员在学习文化,另一些队员在院子里学习木工和铁工技术。在一棵大树下,一座小小的红炉旁边,队员正抡起铁锤叮叮当当地打铁,打出了一把把的锄头,看样子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打铁的技术。另一些队员在作木工,一扇窗子就要完成了。还有一些队员在养鸡。特劳雷队长说,每天他们还进行军事训练。来到这里的青年经过这样的一年训练,然后带着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保卫祖国的本领,回到农村去,把他们学到的东西再教给农民。他们的帽徽上的图案就说明了服务队的性质。马里的这种教育和训练青年的办法,是切合马里的实际需要的。
友情处处
来到库利科罗,到处洋溢着浓烈的中马友谊的气氛。对周恩来总理的访问,人们记忆犹新。这里的马里朋友们一见面就为中国客人描述库利科罗居民热烈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场面。
这次为了欢迎中国教育代表团的来访,全城到处悬挂着中马两国国旗,代表团到工厂、学校去参观,工人和学生们都列队欢迎。
特别是在库利科罗的高等师范学校里,全校师生都聚集在院子里热烈欢迎代表团。中午的时候,中国客人应邀同学生们一起在学校的大食堂里吃马里饭。有一种叫作“古丝古丝”的饭,用牛羊肉和大白菜、土豆合烧的肉汤浇在大米饭上,拌匀了吃,有些像我国的盖浇饭,相当好吃。席间一位学生代表起来致词,他表示了对莫迪博·凯塔总统和毛泽东主席的热爱的心情,并且高呼“中马友谊万岁!”
这所学校是马里培养师资的一个重要基地。马里独立以后教育发展得很快,一九六三——一九六四学年,学生总人数达到十二万二千多人,比独立前的一九五九——一九六○学年增加了一倍还多。因此培养师资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这所学校独立后也有很快的发展,现在的学生数已达二百多人。另外,从去年开始,马里还在各地新设立了十所培养小学教师的简易师范。
库利科罗还有一所农业技术学校。在独立以前,这所学校里出来的学生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现在由于政府大力发展农业,这里出来的学生都到各个农业生产部门担任生产技术的指导工作,为祖国的建设出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