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粮棉共同增产是可能的——记湖北新洲县领导粮棉生产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22
第5版()
专栏:

粮棉共同增产是可能的
——记湖北新洲县领导粮棉生产的经验
本报记者 田庄
新洲县是湖北棉花主要产区之一。一九五八年以前,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棉十三四万担(皮棉),同时需要由国家供应口粮(一九五九年国家供应口粮一百四十多万斤)。一九六○年起,新洲县开始抓粮食生产,当年就做到了粮食自给,但是棉花产量下降了。
粮棉生产到底应该沿着什么道路共同发展呢?当时有两种意见:一是要求国家继续供应粮食,保证多种棉花;一是主张承担起双重的光荣任务——既办粮食,又种棉花。新洲县领导认真调查分析了客观情况,决定依靠群众按照后一种意见办事。
新洲县有水田四十八万亩,旱地三十六万亩,每人平均九分水田,六分旱地。这里生产的棉花一向占农副业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因此,抓好粮棉生产不仅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进一步发展和巩固集体经济的关键。
要求粮棉同时发展,确实有许许多多困难。新洲县克服这个困难的办法是,在扩大棉田面积的同时,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增产粮食。
一九六二年,全县植棉面积达到了二十四万亩。植棉面积扩大以后,最要紧的是抓好粮食生产。他们主要抓了两条:即扩大夏收作物种植面积和推广水稻早晚连作。新洲县的夏收作物水旱灾害小,历年保收面积都在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因此,各地都重视夏粮生产,到一九六三年,夏粮面积已由一九五七年的三十七万亩扩大到五十万亩,粮食总产量由一九五七年的三千七百多万斤增加到八千八百多万斤。在一九五七年,全县双季稻只有十八万亩,一九六二年也扩大到二十七万亩,去年又扩大到三十二万亩,占总水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以夏促秋,以粮促棉,随着粮食增产,干部社员抓棉花生产大大增强了信心。在交错的矛盾面前
实现粮棉同时增产,是有一定困难的。夏收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以后,粮食棉花在耕作培育和季节上的矛盾扩大了。小麦生长期需要二百零五天,棉花需要二百一十天,两熟一共需要四百一十五天的生长期;收了麦子直播棉花已不可能,而收了棉花再播麦子,也会使小麦减产。棉麦套作是一个办法,但也有许多问题,如收种季节集中,劳力紧张;年年两熟不利于养地;在麦行套种棉花,棉苗荫蔽期长,不利于全苗壮苗等。推行双季稻连作,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全县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棉田分布在丘陵产稻地区。每年割早稻插晚稻时刻,也是棉花保伏桃、争秋桃、防烂桃的关键时刻。而这段时期往往碰到伏旱和秋旱,需要拿出大量的劳动力抗旱。加上早稻品种单一化,许多活路挤在一起,每年全县因此有百分之二三十的面积耽误栽插晚稻季节。显然,克服这些矛盾,才有利于促进粮棉增产。
在解决棉麦两熟地区矛盾当中,中共新洲县委认真总结和推广了当地的成功经验。例如,根据铁甲公社解决两熟矛盾的经验,全县推广了以下几项措施:一、选用能迟播、早熟、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如使用岱子棉和南大二四一九麦种配合);二、因地制宜推行多种方式的播种方法,以利密植增产和麦林棉苗管理;三、小麦早收割,快灭茬,让棉苗通风透光;四、勤薅[hāo蒿]秋草,促进棉花早熟;五、提早冬播。接着,他们又总结推广了大渡公社麦林“四边”,即边间苗、边提苗、边移苗、边防虫的操作规程,这就克服了棉苗在麦林里荫蔽期长易于造成线苗的问题。去年,全县又把麦林的松土工作,作为突出的环节来抓,进一步解决了棉麦两熟地区难于实行土壤耕作的矛盾。
各地在解决稻棉矛盾中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了克服抢插早稻抢插晚稻劳力紧张的矛盾,他们把早稻品种作了合理搭配。原来迟熟的南特号的种植面积,大约占百分之九十,后来即减少到百分之四十到五十,扩大了早熟良种种植面积,使早稻的成熟期差不多提早了十天,能较好地安排多项农活。各个社队还采取了固定劳力、肥料专用以及适当组织产稻队同产棉队进行劳力和畜力协作等多种办法来解决矛盾。例如平时固定作业组专管棉田;在棉花播种、收摘等抢火色的时候,集中劳力突击。当抢割早稻抢插晚稻的时候,棉花也需防虫,各社队也留了适当的力量来专门防治棉田虫害。他们就是这样在各个生产环节认真去处理了稻棉生产的一些具体矛盾。农业机械发挥的作用
但是,有了上述这些措施还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据典型调查,过去一亩地棉麦两熟,只需二十八到三十个工,现在实行精耕细作,需要八十个工;水稻的用工量也大大增加,特别是部分水利设施较差的丘陵地区,年年抗旱又要占去大量的劳力,这就使劳力不足的情况更加突出了。新洲县委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克服这个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农业机械,进一步解决用水问题。
到一九六一年,新洲县蓄水能力比合作化时期增加两倍多,比解放初期增加将近四倍。灌溉面积由合作化时期的三十万亩增加到六十万亩,其中保收面积达到了四十万亩。但是,丘陵岗地,如仓埠、阳逻、李集等区的水利设施更差些,常年受旱。这些地区耕地高,湖水低,又没有修筑水库的条件。怎么办呢?
阳逻区的办法是,充分利用各种水源,需水季节用机械动力提水灌田,并把渠道和塘堰连结起来,发挥这些水利设施的作用;农闲季节,则利用动力脱粒、加工,开展综合利用。只两年多,全区的动力机就达到一百二十五台,三千三百马力,有效地缓和了劳力紧张的矛盾,田高水低也不再受干旱威胁,保证了粮棉增产。新洲县委认真总结和推广了阳逻区的经验。从一九六二年起,在“集体自办、国家补助”方针指导下,开始发展农业机械。各社队在保证社员增加收入的前提下,适当地增加公共积累;开展多种经营,组织现金收入,保证基本建设需要。据统计,一九六二——一九六三两年中,全县农业机械投资共计八百四十多万元,其中集体投资的总额就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全县拥有的动力机达到了一千一百八十三台,计二万四千马力,三十一个丘陵公社共建立了抽水机站八十五处。而在一九六一年,全县只有四百一十台动力机,七千一百马力,二十二处抽水机站。和这同时,其他农业机械如拖拉机、脱粒机、碾米机、轧花机等,也都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增加起来了。由于机械提水事业的发展,丘陵地区原来每年需要百分之六十的劳力用于车水抗旱,现在已减少到百分之十到二十。而粮棉的用工量则比过去增加一倍以上。一九六一年以前,这些地区的田间管理作得不够细致,现在,大部分稻田薅草施肥二三次,除虫施肥也比较及时。夏收期间,一向是这里最繁忙的季节,不仅要割小麦、插中稻、管棉花,还要打场脱粒。往年,一到这个时候,劳力、畜力十分紧张,小麦脱粒工作常常需要两个多月。去年全县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小麦是用机械脱粒的,将近五十万亩小麦的脱粒工作,只用了十几天时间。在割完小麦之后,立即投入棉田中耕灭茬除草追肥的活动。粮棉生产出现高峰由于粮棉生产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由于狠抓了平衡增产,开展“丘陵赶平原,低产赶高产,落后赶先进”的群众竞赛,一九六二年全县的粮棉产量显著地超过了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三年粮棉生产又有发展,同一九六二年比,粮食总产量增加百分之十二点二,棉花总产量增加百分之八十三。征购粮棉任务也提前超额完成。一九六二年,全县交售粮食二千四百万斤,棉花十一万九千担(皮棉,下同);一九六三年交售粮食五千五百万斤,棉花二十二万六千担。和这同时,全县每年生产总收入和社员实际收入也相应提高。一九六二年生产总收入六千零八十万元,分配给社员的实际收入三千七百万元;一九六三年总收入七千九百万元,分配给社员的实际收入四千二百万元。
×  ×  ×
新洲县的事实表明:由于粮食稳定增产,植棉面积才能不断扩大(一九六二年全县棉花面积比上一年扩大了两万多亩,一九六三年又比上一年扩大了两万多亩),而棉花大幅度增产,又给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比如去年用于粮棉生产百分之九十的化肥,百分之八十的饼肥,都是增产棉花提供的,同时,还为集体经济增加了二千多万元的收入。这就说明了粮棉生产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至于发展粮棉生产中的困难,只要不断发扬奋发图强的革命干劲,又有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并且善于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困难大都是可以克服的,争取粮棉同时增产是完全可能的。
(附图片)
湖北鄂城县新庙公社鹰山大队第四生产队加强早稻田间管理,这是社员们正在薅草。
贾 惠摄(湖北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