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阅读
  • 0回复

革命生活的内容 京剧艺术的形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22
第6版()
专栏:

革命生活的内容 京剧艺术的形式
陈其通
正在首都举行的一九六四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标志着我国的京剧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它不仅对于京剧本身进一步向前发展和继续提高,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我国整个戏曲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继续提高,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观摩演出,在戏曲界响起了戏曲艺术进一步革命化的战斗号角,高高举起了戏曲艺术进一步革命化的战斗旗帜。我们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对于这次观摩演出,表现了极大的兴奋和关切,认为这是我们向民族戏曲艺术、向京剧工作者学习的一次好机会。我们一定要在这次观摩演出中,争取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吸取到更多宝贵的经验,借以促进部队艺术工作的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更好地向前发展。在这里,我谨代表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对这次异彩纷呈的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最热忱的祝贺!
这次京剧现代戏的观摩演出,是对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改革方针在新的形势下的一次新的实践,是贯彻执行文艺革命化的方针政策的一个有力措施。这是合乎时代的要求、革命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的。
目前国际、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向文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上,要反对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支持国际无产阶级和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在国内,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要求我们的文学艺术,必须更好地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更好地用文学艺术的武器,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服务。因此,在文艺战线上掀起一个革命化的浪潮,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现象。京剧和其他戏曲艺术,是联系我国群众最广泛的一种艺术。它是我国文艺运动有力的一翼,是革命的文艺队伍的一支劲旅。那末,怎样才能使这种艺术、这支力量,在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服务的革命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怎样使它和不断前进的人民群众永远保持更广泛、更紧密的联系呢?怎样使这种产生于封建社会的古老艺术在新的时代永远焕发青春的光辉呢?很显然,唯一的道路就是使它不断地革命化。京剧艺术的革命化,不仅是政治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愿望,也是本身发展的必然规律。这次观摩演出,受到广大工农兵群众如此热情的欢迎和热烈的支持,就充分说明了京剧革命化的道路的正确性。
京剧的进一步革命化,大演现代戏,必然会在整个戏曲工作中,起到有力的带头作用、先锋作用。这次观摩演出,其意义就不仅是可以通过它涌现出一批反映现代生活的优秀剧目,更为重要的是,将会进一步统一和提高对戏曲革命化的认识,解决一系列戏曲革命化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次观摩演出的成功,说明京剧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有无限的生命力,在表现现代生活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完全可以开辟出一个广阔的新天地。尽管京剧表现现代生活确实存在着若干困难,但是只要真正深入工农兵群众,熟悉现代生活,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所有的困难必能一一克服。这次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已在戏曲园地里经过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广阔的道路。它必然会鼓起其他戏曲工作者们的勇气和信心,把整个戏曲工作者带动起来,沿着党所指示的戏曲革命化的道路,更勇敢更坚定地走向新的胜利。
目前,京剧现代戏的观摩演出,正在继续进行。第一二轮的演出已经获得了可喜的成果,第三轮正在演出,可以预期,在以后几轮的演出中,胜利必定会一个接着一个地接踵而来。作为一个戏剧工作者和戏曲艺术的爱好者,我看了观摩演出第一二轮的几个戏之后,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和喜悦。部队里许多看了戏的同志,也和我一样,对这些戏一致表示最热烈的称赞。
使我们特别感到兴奋的是:第一二轮的几个戏中,有五个都接触到了或直接反映了中国人民革命的武装斗争,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很多很多。如反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有《洪湖赤卫队》,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地下斗争和军民之间血肉关系的,有《革命自有后来人》和《芦荡火种》,反映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我军和武装土匪进行斗争的,有《智取威虎山》,反映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侦察英雄事迹的,有《奇袭白虎团》。除了反映有关革命武装斗争的以外,还有反映工
人阶级斗争生活的《革命自有后来人》《六号门》《千万不要忘记》《柜台》等。以当前农村阶级斗争为题材的有《箭杆河边》和《审椅子》等。反映当前其他方面的现实生活的还有《草原英雄小姊妹》《战海浪》《送肥记》等。就中国革命的进程来看,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起,到社会主义革命止,都得到了反映。就题材来看,既有革命历史斗争生活,也有当前的现实生活。就人物创造来看,既有崇高的工人形象,有鲜明的革命农民形象,也有不同性格的革命战士形象;既有老一辈的革命者,也有年轻一代的革命接班人;既有在不同岗位上进行革命斗争的共产党员,也有和党的事业密切相关的革命群众;既有性格各异的正面形象,也有不同类型的反面人物。就所反映的矛盾冲突来看,既有敌我矛盾,也有人民内部矛盾。从京剧艺术的特点来看,这几个戏,有的长于唱功,有的长于做功,有的长于武功,也有的唱做兼优。真是丰富多彩,各有千秋。
这些戏的成就,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真实地、正确地反映了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斗争和现实斗争生活,另一个方面是成功地运用了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革命的现实斗争的生活内容和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些戏里生动地体现出来了。京剧,固然有它不利于表现现实生活的一面,但是因为它是有歌、有舞、有说、有做的综合性的艺术,如果运用得好,它不仅可以表现现实生活,而且可以达到其他艺术形式达不到的艺术效果。例如第一二轮的几个戏,有的根据小说、话剧、电影剧本改编,有的根据报告文学改编,有的从兄弟剧种移植。现在我们看这些戏,不仅和读小说、报告文学的感受大不相同,而且也和欣赏其他剧种的艺术感受大不相同。像《智取威虎山》经过改编和反复加工之后,首先政治上大大加强了,正确地揭示了杨子荣的形象,突出了少剑波的作用,增强了部队和群众的关系,有些情节处理得更加合理。在表演上也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对敌我双方的形象掌握得都比较准确。所以,京剧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尽管产生于旧社会,只要经过适当的改革,它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生活,而且可以通过它凝炼的表演技巧,把现实生活反映得更好。另一方面,现实生活对于京剧的艺术形式也有丰富它和促进其发展的作用。事实证明,由于表现现实生活,京剧艺术不但不会遭到破坏,相反,可以使京剧艺术的表现手段更丰富、更发展。例如,《奇袭白虎团》,大胆地运用了并发展了京剧艺术的武打技巧,把京剧的武打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即是一例。有人称它是:“新型的武功戏”,这话是有道理的。又如《箭杆河边》《六号门》等,在唱功上下了功夫,老庆奎、胡二等人的几段唱发展了京剧的歌唱技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他如《草原英雄小姊妹》《战海浪》等,对于京剧舞蹈技巧的运用和发展,成就也很突出。
我感到,京剧要演好现代戏,首先就要有好剧本。这次观摩演出的绝大多数剧目的剧本都是很好的。它们的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高。其所以如此,和改编、移植所依据的原作的思想艺术水平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一部分较好地保持了原作的水平,一部分对原作还有了非常明显的发展。例如《智取威虎山》,我个人认为,这个剧本改编得是比较好的。它无论在戏剧结构上,人物描写上,京剧形式的运用上,都有独到之处。《林海雪原》是一本非常好的小说,但对智取威虎山一章,有的地方我并不太喜欢。其原因是:过于惊险,不够真实。为了突出杨子荣,对党的领导和群众的作用,都表现得很不够,江湖行话也多了些。但就一部长篇小说来讲,它仅仅是其中的一两章,缺点并不那么显眼。但把这一两章单独摘取出来,编成戏,搬上舞台,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改造,缺点就变得集中而突出了。从一九五八年到现在,我看过几个剧种演出的关于智取威虎山的戏,几乎都有这种感觉。有的不是克服了、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原小说的缺点。如过分夸大杨子荣的个人作用,过分渲染座山雕的威风,看不到党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援;土匪的黑话过多,群众的生动的语言较少;情节上惊险离奇的多,有现实生活依据的少;主题虽有,但不鲜明;结构虽讲求,但并不严密。可以看出:改编者主观上是想用威虎山的凶险、艰难和座山雕的狡猾、凶恶,来衬托杨子荣的机智、勇敢。但因为作者缺乏部队生活,对部队的侦察兵也理解不深,在着笔时往往不得不借助于旧的东西,搬一些传统剧的套子和表演方法。结果几乎事与愿违,题目是新的,内容和形式却有许多旧的东西。这次上海演出团演出的《智取威虎山》,将以上所说的缺点一扫而光了。剧本是好的,演出也不错。杨子荣是作为一个解放军普通战士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了。他敢于闯山,并不是他个人有什么奇妙的本领,而是因为他情况明,把握大,党为他安排了一切,领导给他以方针,群众给他以支援,战友给他以帮助。他不是一个个人英雄,而是一个集体英雄。当然,他个人党性强,经验多,既勇敢,又机智,也是取胜的条件。这个剧本为了强调党的领导作用,加强了少剑波的戏,强调了夹皮沟的群众力量,都是好的。对于座山雕,也没有过分渲染他的威风。这些描写,都为杨子荣的形象塑造铺平了道路。通过这个戏告诉我们:万事只要依靠党、依靠群众,天大的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任何凶恶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我觉得在剧本创作上,在突出剧本的思想性上,这个戏是有不少高明之处的。
其次,我感到,京剧要演好现代戏,在表演艺术上两个方面都是同等重要的:既要重视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正确地、真实地反映现代生活,创造新人物的形象;也要同样重视对京剧艺术形式的大胆运用。忽视前者,不可能成为好的现代戏;忽视后者,不可能成为京剧现代戏。不仅搞好京剧现代戏是如此,整个戏曲艺术的革命化,都要认真解决好这两方面的问题。否则,就会割断历史、脱离群众,得不到群众的欢迎。我看到的几个戏,对这两个问题基本上是解决得好的,特别是《奇袭白虎团》等剧。但并非没有问题了。京剧,作为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有它表现生活的特殊手段。我国人民从戏曲艺术中也已经培植了一种独特的欣赏习惯。如果我们为了求真、求实,在表演手法、风格上,过于向话剧、新歌剧靠拢,对过去的唱、做、念、舞(包括打)那一套都不敢大胆地采用,结果也会违背群众的欣赏要求。久而久之,群众就会对过去的京剧念念不忘、恋恋不舍。新的京剧现代戏就无法真正去占领阵地,更难巩固阵地。所以,我们对于京剧已有的表演程式、表现手段等等,既要勇于革新,也要大胆运用,在唱、做、念、舞等方面,努力搞出真正过得硬的东西。对每一项改革,既要有高度的热情,也要严肃对待,不能操之过急。
京剧演现代戏,是一场革命,是艺术的革命和人的革命。它受到戏剧工作者和文学艺术工作者衷心的欢迎,它也受到广大工农兵群众的热烈支持和拥护。革命的事业,就需要永远坚持下去,需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让我们高举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红旗,循着既定的方针,勇敢地、不懈地前进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