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小土房的光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23
第6版()
专栏:

小土房的光辉
大愚
报纸上一篇通讯描写记者们看到的大庆油田景色,里面有这样一段:
“迎面闯进我们眼底的,是高耸入云的钻塔,一座座巨大的储油罐,一列列飞驰而去的运油列车,一排排架空电线,和星罗棋布的油井。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现代化石油企业的壮丽图景。同它相对衬的,是一幢幢、一排排小的土房子。它们有的是油田领导机关和各级管理部门的办公室,有的是职工宿舍。”
绘画艺术里有一种叫“烘托”的方法,譬如画月亮,不必在月亮本身的勾画涂饰上多下功夫,只要把月亮周围的云着意渲染,月亮的形象就自然显示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烘云托月”。那么,上面所写的在一幅宏伟壮丽的现代化石油企业的图景里,点缀着一排排矮小的土房子,这两者究竟是谁烘托着谁呢?
从报纸上刊载的大庆油田的照片上看,在广阔的原野上,铁塔高耸,列车飞驰,使人仿佛听到了机器的轰响,看到了石油的奔流,景色确实雄伟壮丽。但是,当我们随着记者的报道走进油田的现场,领略了那里的沸腾的生活,认识了大庆人的精神面貌,就会觉得那一堆堆、一排排的小土房,也真像一颗颗的明星,放射着耀眼的光芒,这些小土房里蕴藏着大庆人饱满的革命精神。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是那雄伟壮丽的油田景色做了这些光辉灿烂的小土房的背景,是巨大的革命成果烘托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我不是画家,不知道真正作起画来应该怎样画。但是,我确实感到,在我们国家的现实生活里,到处都展现着和这类似的动人图画:一支有现代化装备的人民武装部队,驻防在繁华的大都市里,为了搞生产,几个战士正在练兵间隙打草鞋;在一片金黄色的丰收景色里,社员们在回家的路上弯腰拾着遗落的零星麦穗;在高大的厂房和堆积如山的产品旁边,工人们在工余时间在废料堆里寻找还可以利用的点滴材料。
或者问:我们革命已经胜利了,生产大大发展了,最困难的日子过去了,我们国家到处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场面,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光画这些,还怕表现得不充分呢,再插进一些盖土房、打草鞋、拾麦穗、拣废料的形象,不是显得不调和吗?
回答说:岂止调和,简直还有画龙点睛之妙呢!那些象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的土房、草鞋等等,不但自身放射着耀眼的光芒,而且还照得那些已够壮丽的建设图景焕发出更加动人的神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