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思源忆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25
第2版()
专栏:短评

思源忆本
大面积小麦丰收之后,耿庄大队社员们确定:把去年受灾之后国家和各地人民对他们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支援,归纳成十笔大账,载入村史,作为经常教育社员鼓干劲,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教材,而且要教育子孙后代,永记不忘。耿庄大队这种作法是值得提倡的。
河北受灾地区一个老贫农教育他的孩子们说:“去年咱们这里受了灾,全国人民省吃俭用支援咱。咱家吃到了内蒙古的粮食,新疆的土豆,福建的萝卜,北京的白菜,烧着山西的煤。现在咱丰收了,可得计划用粮,多向国家卖余粮,支援国家建设。”这就是河北一些受灾地区人民的声音。而且这种支援,哪一样也是顶呱呱的。从内蒙古调来的粮食,连一块土坷垃都没有。北京的白菜,棵棵去了帮。新疆的土豆,都装上了麻包,下大雪的时候,押运人员献出自己的被子盖在车上,不叫土豆受冻。从福建来的萝卜,个个洗了泥。耿庄大队载入史册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支援。这种支援,包括吃的粮食、蔬菜,烧的煤,盖房子用的款项和物料,恢复生产用的种子,连治病、吃菜,以至牲畜寄养等等都在内,样样都是送到家门口。这种支援,是伟大的,感人的,的确不应该忘记。
耿庄大队今年小麦丰收了。耿庄大队的社员们在丰收之后,“饮水思源”,不忘丰收之本,而且要永远记住,这是完全必要的。这个源和本是什么呢?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就不会有这种支援,也就不可能想像能在几个月内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获得丰收。在旧社会,遭灾就是遭难,劳动人民遭灾,是反动统治阶级发财的机会,是更加残酷的剥削,是老弱的死于沟壑,少壮的逃奔四方。在新社会,情景完全相反,一个地区受灾,四面八方支援,迅速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这两种情景,我们永也不要忘记。
“饮水思源”,不忘本,就会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就会奋发图强。这就是耿庄大队为什么要把国家和各地人民支援抗灾的十笔大账载入村史,要子孙后代永不忘记的原因;也就是耿庄大队社员为什么经过回忆对比,能够自觉地开展以搞好夏收夏种为内容的五好评比竞赛,搞好秋田管理,争取全年农业丰收的原因。我们要像耿庄大队那样,经常思源忆本,从中汲取力量,建设更幸福的明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