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内部挖潜力 增产不增人 芜湖纺织厂职工提高技术增开纱锭月月超额完成计划 哈尔滨毛织厂改进劳动组织抽出劳动力支援新建车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25
第2版()
专栏:

内部挖潜力 增产不增人
芜湖纺织厂职工提高技术增开纱锭月月超额完成计划
哈尔滨毛织厂改进劳动组织抽出劳动力支援新建车间
据新华社合肥二十四日电 安徽芜湖纺织厂从多方面挖掘企业内部生产潜力,在没有增加人的情况下,比去年增开三万二千纱锭,仍然月月全面超额完成生产计划。
芜湖纺织厂今年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增开了三万二千纱锭。能不能实现增产不增人呢?开始,这个问题在干部和工人中引起了激烈争论。有的人说:“去年开五万纱锭,人员已经很紧,要再增开纱锭,非增加人不可。”也有些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说:“现在厂里人员安排还不完全合理,在劳动力的使用上还有浪费。同是一个工种,有的忙,有的闲。”厂的有关单位搜集了北京国棉二厂各项技术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同样的机器每万纱锭他们要比北京国棉二厂多用六十一人,每百台织布机要多用四十人,非生产人员也比北京国棉二厂多用百分之二点零八。职工们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认为企业内部大有生产潜力,实现增产不增人是有可能的。
职工群众发动起来以后,厂的领导就根据找出来的差距,结合本厂具体情况,首先组织职工勤学苦练基本功,每周以两小时的时间练习单项技术,提高操作水平,统一操作。各车间、工段和小组又定期组织操作能手进行操作表演和对手赛,技术比较差的由生产组长或教练员负责包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全厂一等操作能手由原来百分之三十八点五四增加到百分之六十六点七,看台能力普遍有了提高。梳棉机每人由看二十五台扩大到看三十台,并条由每人看两节扩大到四节,并纱由每人看五十锭扩大到七十五锭,细纱机由每人看二点五台扩大到三台。在发动职工勤学苦练基本功的同时,厂里认真调整了劳动组织。通过能减的就减,能并的就并和尽量压缩非生产人员的办法,全厂共抽出一百多人支援南纺车间增开纱锭。
这个厂经过发动群众,进一步找差距,从多方面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做到了增产不增人。今年一至五月份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六点九,国家计划月月完成,主要产品华达呢和市布的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据新华社哈尔滨二十四日电 哈尔滨毛织厂从原有车间挖掘潜力,为新扩建的精梳车间抽调出了二百多名劳动力。
哈尔滨毛织厂扩建的大型精梳车间,将在今年建成投入生产。这个车间投入生产后所需要的劳动力从哪里来?有人认为,既然国家批准扩建车间,当然也会批准增加新工人;有人认为不能光伸手向国家要劳动力。厂领导研究了本厂的具体情况,坚决采取了从内部挖掘潜力的办法,来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
这个厂是个有四十多年历史的老工厂。设备陈旧,但生产逐年提高,能不能够再挖潜力,抽调出人力支援新建车间呢?工厂领导以“还有没有潜力可挖”为题,组织全厂职工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大家把本厂各项经济指标拿来和全国先进企业对比,发现不少工序的劳动生产率不高。大家认为差距就是潜力,只要认真解决这些差距,就可以节约出大量人力。因而在全厂范围内掀起了提高生产率的热潮。
原毛车间织毛机工人,过去是上班后才上水和放汽,上班后一个小时内把水加热才开始干活,每班只能洗毛一千二百斤,三班洗三千六百斤。后来他们改进了劳动组织,每天有一人提前上班放水放汽。这样,上班铃响水已加热,上班后就能生产。每班洗毛提高到一千八百斤,两个班就完成了过去三个班的任务。经过一段试验,这种办法完全可行,现在工厂已经撤销了一个班,染整车间洗呢机的工人,过去每班用六小时洗两槽呢子,剩下的时间再洗一槽不够了。这个时间就浪费了。现在班与班之间密切协作,每班可洗五槽呢子,同时又改进了洗呢工艺,两班也完成了过去三班的任务。
各个车间除了改进劳动组织,还从推广先进经验着手挖掘劳力潜力。
全厂职工大力找差距、挖潜力,到五月初就从原毛、织布、染整等车间,陆续抽调出二百多名工人。这些工人调到新车间后,五月份全厂的生产计划仍然全面超额完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