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3阅读
  • 0回复

草原上的红色信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25
第5版()
专栏:

草原上的红色信使
新华社记者 秦继仑 陶娅
最近,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邮电局,我们访问了蒙古族投递员那顺巴雅尔。他身躯高大,双目炯炯,像一位无畏的骑士。这个解放前八岁时就给地主放过猪,十一岁时讨过饭的蒙古族牧民,一九五五年参加工作后因为经常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曾连续八年都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并且成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今年三十五岁的那顺巴雅尔,来到乌珠穆沁草原已经有十二年了。他在锡林郭勒盟原东部联合旗参加驿站工作和以后的邮电工作,到现在也有八年多了。八年中,他冬天骑骆驼,春夏秋三季骑骏马,踏遍乌珠穆沁草原上的山河溪谷,饱尝蒙古高原上的风霜雨雪,结识了草原上大多数的蒙古族牧民。在许多牧场上和蒙古包里,他是特别受到牧民们欢迎的草原信使。
那顺巴雅尔每次骑马到草原上送信时,邮袋里都装满了各种画报和杂志。每到蒙古包前,他就像传播喜讯似地向牧民介绍这些读物。在蒙古包里,他一面喝着奶茶,一面为不识字的老年人朗读蒙古文报纸。有时候,有些牧民需要汇款而一时又离不开蒙古包,他就替牧民们到邮电局代办,然后再把汇款收据送给汇款人。
春末夏初,草原上风大雪消,牧草枯干,这是牧民们防风防火的重要季节。在防火的紧张日子里,怎样把紧急的气象预报用最快的速度传播到辽阔的牧场上和蒙古包里,这在有些电讯设备还不十分完善的草原上,就只有依靠那骁勇善骑的草原信使了。
一个春天的傍晚,中共西乌珠穆沁旗委员会,把一封紧急信件交给了邮电局。信里写着,第二天早晨八时许,将有九级大风狂袭乌珠穆沁草原,要求牧民紧急动员起来,做好防风防火工作。这个紧急任务要求信使立刻出发,并在第二天早晨八时前赶到二百七十里以外的罕乌拉牧场上,沿途还要传播这个消息。
“路远,月黑,深夜奔驰,谁能担此重任?”邮电局负责人反复考虑起来。这时,深知草原火灾严重危害的那顺巴雅尔挺身而出,主动地要求把这个任务分配给他。
当天下午五时许,那顺巴雅尔跃上高头红马,策马飞奔,刹那间就消失在苍茫的原野上。在漆黑的草原上,他看着天上的星星,沿着熟悉的道路,用了三个小时就赶到了六十里以外的阿尔山宝力格苏木(乡)政府。当地干部要给他做饭,他谢绝了。他让自己的马稍事休息,又跨上马奔向草原。他奔驰了二百一十里路,在深夜二时许,就跨进了罕乌拉苏木(乡)政府,光荣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果然,次日上午狂风怒吼,飞沙走石,阴霾蔽天,草原变色。但是,已经有了防风防火准备的牧民们,都安全地度过了这次稀有的草原风暴。
乌珠穆沁草原上的一个黄梅季节,大雨滂沱,山洪暴发。大小河流里都涨满了狂暴的洪水。在这霪雨连绵的日子里,那顺巴雅尔又带上沉重的邮包,骑马向罕乌拉进发了。行至乌拉盖河河边,洪水咆哮,水势湍急。有些牧民告诉他,这河面有一里多宽,水有三四尺深,过不得。那顺巴雅尔心想,多少人渴望着的书信、报刊和文件,都在我身上,我能在这洪水面前缩步不前吗?他决心强渡这条河流。在河边上,他找到了他经常走过的渡口,脱下衣服,把四十多斤的报纸包起来,用绳子紧紧系在自己的肩背上;又把装信件的邮包顶在头上,用绳子系在自己的脖子上,随即策马渡河。行至河心,马鞍被水淹没了,冰冷的河水冲击着他的胸怀。那顺巴雅尔凭着自己高强的骑术,在激流里昂首奋进,终于安全地渡过河去。
那顺巴雅尔头顶邮包,强行渡河的故事,在西乌珠穆沁旗草原上,至今仍被牧民们传为佳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