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珍惜眼前一棵棉苗 赢得秋后一株棉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26
第2版()
专栏:

珍惜眼前一棵棉苗
赢得秋后一株棉桃
龙坪公社党委书记帮助社员细算缺苗全苗增产得失账,社员提高了认识,细心锄苗,突击补苗。全社仅补苗一项,约等于增加一千二百亩棉田。
新华社武汉电 湖北省广济县龙坪公社党委书记游银松在蹲点劳动中,针对个别社员锄伤棉苗的现象,教育社员从小处着手,力争全苗,为争取棉花增产奠定基础。
龙坪公社是集中产棉区。去年全社两万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二十四斤多,成为全省农业先进生产单位之一。今年这个公社又把棉田面积扩大了八百多亩,在耕作质量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朝阳大队游西生产队蹲点劳动的游银松,却发现有些社员在锄草或中耕时经常伤苗。劝说他们,他们还不以为然,说什么“棉花锄十道,道道有损耗”,总要伤点苗。为什么有些社员这样忽视全苗呢,经过深入了解,游银松发现:原来有些社员认为今年棉花增产有利条件多,棉苗长得好,“缺一棵两棵苗,不算一回事”,正因为有这种思想,不仅中耕、除草时有伤苗现象,就是前不久补苗时也补得不细,一些不大显眼的短距缺苗和田头地角零星棉田的缺苗都没有补。
为了查明确切的缺苗情况,游银松和县里派来的农业技术员,一道在游西生产队抽查了一亩四分多棉田,按适当密植的标准,逐行逐棵地数算,共缺苗三百一十三株。他们又和这个生产队的队长一起重新数了一遍,凡是生产队长认为可补可不补的都不算,检查结果还缺二百八十三株苗。接着他们又请大队的老农顾问王老五和他们一道到其他生产队去检查了几块田,发现原来被认为是棉苗最齐全的试验田,平均每亩也缺苗七、八十株到一两百株,其中有些是原来就缺没有补上的,有些是社员锄草时不当心锄掉了的。
当天晚上,游银松就在游西和游东两个生产队召开了队委、老农联席座谈会。会上,启发大家细算缺苗和全苗对棉花增产的得失账:从全大队检查摸底的情况看,三千亩棉田中,缺苗在百分之六左右的大约有二千多亩,如果把缺苗全部补齐,就等于增加一百二十亩的棉田面积,按去年的产量计算,就能够增产皮棉一万三千多斤。有些社员认为移苗补栽,要多花工划不来,他们又算了一笔账:全大队今年扩大的一百五十三亩新棉田,原来大部分是种红薯的沙田,去冬今春花了几千个人工,经过挑泥压沙,改良土壤,才把棉花种上。如果全大队的棉田苗子不全,减少了收成,就等于新增加的棉田没有增加,白白浪费了几千个工,如果把全大队缺苗的棉田补齐,只需花一千多个人工,产量却能显著增加。把几笔账一算,社员心里都豁亮了。原先认为“缺一棵两棵苗不算一回事”,在锄草、中耕时伤苗的社员,都检查了原来不正确的看法。这两个生产队在座谈后,很快固定了专业班子,突击补苗,一天就移补了三十八亩。全大队也在两天之内就把缺苗全部补齐了。社员在锄地时,也重视质量,不再伤苗。
游银松认为朝阳大队存在的问题,在全公社也有普遍意义,就把这个大队的经验在全公社进行推广。各生产队都进行起了补苗移栽。据粗略计算,全公社仅补苗一项,就等于增加了一千二百亩棉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