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2阅读
  • 0回复

要像海绵那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26
第2版()
专栏:

要像海绵那样 
凤芷
你知道早稻良种“广场矮”是怎样培育出来的吗?
原来,这种茎秆矮壮、不易倒伏的稻种,是农业科学工作者从一九五六年开始,以“矮仔粘四号”为母本,以“广场十三”、“江南一二二四”为父本,进行杂交培育,创造了育种材料第一代,再经长期的研究试验培育成功的。它集众多稻种各不相同的优点于一身:秆矮节密、根系发达、穗大粒饱、分蘖壮健……,因此很受农民欢迎。
“广场矮”的培育成功,是可喜的科学试验成果,也给人以很深的启发:像“广场矮”之类的良种,是集中了若干稻种的优良特性而形成的;我们当中的一些先进人物、英雄模范,又何尝不是在学习了许多同志的高贵品质之后才逐渐成长起来的呢!贵州省从江县人民武装部干部吴兴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吴兴春同志在云贵高原上住着十多万苗族、侗族兄弟的崇山峻岭中,工作了十一年多,成为赤胆忠心的好战士、好干部。他从参加革命部队的第一天起,就看中了他的班长孙占方的种种优点,后来他自己当上了班长,就步步踩着孙占方的脚印走。到了苗族、侗族地区工作后,兄弟民族那种忠诚、勤劳、勇敢的好品质,又成为他学习的榜样。他在从江县人民武装部工作,把武装部全体同志的优点逐一找出来,记在本子上,常常拿来同自己对照:从炊事员同志身上发现到的优点,也成了他学习的对象……。总之,“他像海绵吸水一样,从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吴兴春同志提高得快、进步得快的“秘密”之一,就在于他永远使自己成为对一切好思想、好品质、好作风都兼收并蓄的“海绵体”。
在我们中间,谁也不会反对向别人的优点学习,让自己成为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的“海绵体”,而在事实上却往往做不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不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对周围的同志的优点视而不见,未必不是一个比较普遍的原因。如果我们都像吴兴春同志那样,善于发现身边同志们的长处,甚至从个别虽然缺点较多的同志身上,也能分析出他的可取之点,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成为像他那样的“海绵体”,也一定能够提高得更快,进步得更快。
在革命的环境里,“三人行必有我师”,“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我们从“广场矮”所能得到的启示就是:伟大出于平凡。最好的东西,总是从最一般的东西提炼出来的。英雄模范都并非天生,他们总是吸收了众多普通人身上最可贵的素养之后才成长起来的。也正因为如此,在我们身边,近在咫尺之处,就有许许多多活榜样,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也等待着我们去学习。
(原载广州羊城晚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