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6阅读
  • 0回复

路子打开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26
第6版()
专栏:

路子打开了
孙盛文
京剧要演现代戏,这条道儿,我打心里觉着没错;可怎么个演法,才能做到演的既是现代生活,而又是京戏,心里一直没个实底儿。看了头一轮的几个戏,就觉着原先的担心是多余的了。这几个戏的演出说明:京剧不但能演现代戏,而且可以演好。
就拿《芦荡火种》这出戏来说吧。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儿,在表演上,演员运用了大量的京剧的传统技巧。比如“智斗”这场戏里,扮阿庆嫂的赵燕侠和扮刁德一的马长礼,就用的传统戏的步法、眼神、手势,来表现角色的思想感情;演七龙到芦荡去送信,和捉到刘副官时,演员运用了“窜毛”、“扑虎”和武打;“芦荡”一场戏里,演员们用京剧的集体舞蹈来表现伤病员和暴风雨搏斗。这些传统技巧,由于经过融化,运用得恰当,发挥了京戏的特色,为整个戏的演出增加了光彩。京戏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唱,这出戏的唱相当多,可唱的不是老腔老调,而是在不打乱西皮、二黄基调的基础上,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作了改革和创新,这样,既比较好地表现了角色的内心活动,也保留了京戏的特点,使得观众听来,承认它是京戏。
这次会演,有一点特别使我感动,那就是党对京剧艺术的重视、爱护,对京剧工作者的关心和培养。解放后,由于党的尽力扶持,京戏虽然作过一些改革,可是因为受传统的束缚太深,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在这节骨眼上,党提出来京戏要演现代戏。为了演好现代戏,党又从各方面给京剧演员提供有利条件:演员没有生活,就送他到部队、工厂或者农村去体验生活;有的戏需要借鉴别的剧种的先进经验,就把那个剧团的同志请来,让大伙学习;一个戏,一个月排不好排两个月,两个月还排不好,排三个月、四个月……直到排好为止。这要换在旧社会,不说别的,一个剧团为一个戏排上几个月,那整个班子的人非得饿饭不行。
京剧演现代戏,现在看来路子是打开了,可是怎么样坚持下去,使现代戏在群众中间站住脚,我觉得质量问题很关紧要。京剧的现代戏不是早年的时装戏、文明戏,它要有革命的现代题材的内容,又要有一定的艺术水平。
有人认为,演现代戏和演传统戏是两码子事儿,我不这样看。我认为演传统戏功底好的,演现代戏也容易演得好,这点《奇袭白虎团》是很有力的说明。反过来,演好现代戏,对丰富传统戏,对教师、对演员本身的提高也大有帮助。现代戏讲究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多演现代戏,能促进传统戏在刻划人物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和追求。我就有这样的看法,京剧要能把现代戏演好了,传统戏也能跟着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