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一个阵地上的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27
第2版()
专栏:

一个阵地上的人
解放军某部红九连七班班长袁西乐,在射击方面身怀“三绝”——低姿射击、双眼瞄准、快速压弹。他满腔热情地把自己的绝技传授给其他同志。战士夏世才的射击技术底子比较好,学会低姿射击和双眼瞄准以后,射击成绩便飞跃上升,成为军里的特等射手标兵。这时有人问袁西乐:
“你帮了这个帮那个,现在,夏世才的名气倒比你大了!”
袁西乐兴奋地说:“我欢迎!”
夏世才当了特等射手标兵以后,袁西乐继续把自己的最后一手“绝招”——“快速压弹”教给了夏世才。
袁西乐为什么这样心胸开阔、毫无自私之心呢?他自己作了很好的回答。他说:革命同志,都是一个阵地上的人,打得准的人越多越好。
六月二十二日安徽日报一篇杂文就此议论道:是的,“一个阵地上的人”,为之献身的斗争目标是共同的,理想是一致的,他们自然懂得彼此是休戚相关的。因此,为了共同事业的胜利,他们既严格律己,又热情助人。正是这种“为了共同事业”的思想,促使袁西乐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不甘落后,有极高的进取心,同时又热心地帮助夏世才、帮助其他同志,并且当夏世才超过他的时候,他不仅绝无狭隘嫉妒之心,还从内心深处说出了三个字:“我欢迎!”也正是这种“为了共同事业”的思想,促进我们许许多多的教育工作者把自己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许许多多的老干部努力培养、提高新干部,让“后起之秀”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里面凝结了深厚的阶级感情,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思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