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一包食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27
第6版()
专栏:

一包食糖
高明 冯驹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前夕——四月三十日是个阴雨天,大一阵,小一阵,一直下个不停。响过下班铃不久,山西大同工人疗养院的传达室里,跑进两个被大雨浇得湿淋淋的身穿草绿衣服的年轻人。他们进了门喘着气对传达员说:“这是一包糖,这是一封信,请您替我们转交给院里的领导吧。我们还有急事要办,得马上赶路。”
送糖的这两位年轻人,是部队某单位团支部第四小组的代表。
这个团小组,在“五一”节到来之前曾经开过一次小组会,讨论怎样过好“五一”节。组长刘青山提出:“五一”节是工人阶级的一个节日,应该慰问一下工人同志们才对。小组的三个同志一致举手通过了这项决议。
大家决定送给工人同志一包食糖,但在送给谁的问题上他们作了难。有的说大同市这么多工人该送给谁?有的说送去人家不要该怎办?经过打听,他们知道大同有个工人疗养院。住院的人不但来自全省各地、各个行业,而且多数是老工人和先进生产者。就这样,工人疗养院成了他们送糖最理想的对象了。
事情决定后,被班里的另外三个青年知道了。也一定要参加。六个人当场决定:这件事情不对任何人讲,决不因此而夸耀自己。四月三十日的上午,利用休息时间买好糖,乘午休时间,送给疗养院。于是,两位青年作为六位青年的代表,带着他们亲笔写的慰问信,冒着大雨,出现在山西大同工人疗养院的传达室里。
***
下午三点钟,五个疗区的代表,陆续来到院部办公室。他们是根据院部通知,代表全院一百八十四名疗养员,来研究如何处理解放军送来的一包糖。
部队送来的一包糖和慰问信,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有的拿着信高声朗读,有的拿着糖目不转睛地看,大家都被这件事激动着。煤矿工人说:“礼物多少不说,情义深远。解放军在困难面前首当其冲,在享受面前也首先想到别人。”院部秘书说:“是的,我们一定处理好这件珍贵的礼物。大家讨论一下,看怎么个分法?”有位电工接着说:“我们不去慰问人家也罢,怎能接受人家的礼物呢?还是退回去吧。”有位运输工人说:“人家送礼是出于真心,退回去也不好,是不是把这件礼物转送给最需要的人,可以更好地体现部队同志们的心意。”
转送的提议,立刻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赞同。到会的人都说:“饮水思源,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牺牲了,他们的父母就是最光荣、可敬的人,这份礼物送给他们最适合。”
***
四月三十日下午五点多钟,大同市烈属养老院的老人们刚吃过饭,正在散步。只见有三个身着工人装、满面笑容的人走进来。三人中为首的一人双手捧着一个加以彩饰的包裹,包裹上还附着一封信。
老人们凭着经验,知道这一定又是来送礼的。有的老人就问院里的干部:“这又是谁家给咱们送来了礼物啊?”会计激动地对老人们说:“这份礼物可不简单!刚才来的三个人是山西大同工人疗养院的疗养员。他们把部队送给自己的礼物拿来转送给您们。”
老人们听了很感动,都说:“不是还有封信吗?会计,请你快给咱们念念。”
会计拆开工人疗养院的慰问信,念了起来:
“亲爱的全体烈属老人们:您们好!我们全体疗养员向您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并派人送去一包食糖。这包食糖本是部队的同志送给我们的。我们全体疗养员一致同意把部队这份珍贵的礼物转送给您们,请您们收下好了……”
***
几天以后,部队某单位的指导员顾明华,接到一封信,他把信打开一看,是大同市烈属养老院写的:
“你们也许觉得我们给你们写感谢信而奇怪吧!这件事情,开始我们也觉得奇怪,然而这种奇怪,正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四月三十日下午,工人疗养院的三个代表,冒雨到我们烈属养老院送糖,打开信一看,才知道糖是咱们部队送给工人疗养院的,疗养院又转送给我们了。只有毛主席教导下的战士和工人,才能有这种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在享受的时候,首先想到别人……”
指导员顾明华看完信便决定:“现在正吃晚饭,饭后立即集合,给大家宣读烈属养老院的来信,用工人同志们的高尚风格,用烈属老人对我们的期望,教育我们的部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