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阅读
  • 0回复

永远做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29
第6版()
专栏:

永远做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
李焕之
四个多月来在第二批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的生活,是一次通过了深入生活的实践来重温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二十多年来,这几句话虽然经常挂在我们口头上,而只有当我们真正地行动起来,投身到群众的生活的海洋中,和群众一起生活、一起斗争、一起劳动、一起歌唱的时候,才真正理解到这段话的深刻的含义。
我一到安徽巢县,马上就参加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岱山公社参加三级干部会的日子里,使我开始对农村中阶级斗争的现状有了许多感性的认识,在一些座谈会上听了老贫农的谈话,可以说是上了一堂生动的阶级教育的课,他们炽热的阶级感情、爱憎分明,都使我加强了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感,必须投身到火热的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中去,并且用文艺的武器更有力量地为当前的政治服务。
在巢县农村,到处呈现着一片新气象。去年巢县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粮食和棉花双丰收。我们到农村时正是春节之前,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地准备过节。这时也正是农闲季节,农村俱乐部的青年社员们都忙着排戏、唱歌,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知识青年特别活跃,他们在开展农村的社会主义文化活动中起着骨干作用。社员们对于革命的新文化的需要是多么迫切啊!每天一到晚上,在我们住的房子里都像开联欢会似的挤满了人,从六、七岁的小娃娃到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男的女的都兴高采烈地围在一起,唱歌的唱歌,看书的看书,排戏的排戏。这边一群小娃娃们带表演地唱着《东方红》、《三唱公社好》,那边一群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们在学着《唱支山歌给党听》、《毛主席和我们永远在一起》;这边三五个青年社员在阅读我们带来的新文艺书刊,那边白胡子老爷爷坐在板凳上听着、看着乐得微微笑。社员们这样热爱革命的新文化,正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片繁荣景象。
这次下乡,我努力遵循毛主席对我们的教导,抱着要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态度,我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教群众唱革命歌曲,尽管我的嗓门不大,但当你是尽心地把革命歌曲教给群众,和群众一起歌唱,就能很快地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次我到过三个公社,在六个生产大队里教唱过革命歌曲。社员们都很爱唱新歌,而不再喜欢唱那些旧词的老调了,如果你想向群众学习当地的民歌,那么他们一开口就是新内容的山歌、秧歌或其它新民歌。正像不少老农民听我们教唱歌时说的:新歌是教人学好的,唱的都是新人新事新思想。虽然参加歌咏队的都是青年人,但不少中年人、老年人都喜欢在旁边听,而当年青的姑娘们学会了新歌以后,她们就会很快传给了她们周围的大嫂子、姑姑、婶婶们。我们曾经和农村俱乐部的歌咏积极分子们座谈,了解他们喜欢唱什么样的歌曲?都唱过些什么歌曲?如何学到这些歌曲的?……等情况。有的俱乐部从解放以后就成立并且一直坚持开展革命的文化活动,他们唱过的歌曲有一百首左右,他们经常在下田劳动的路上唱歌,在田间休息的时候唱歌。有的俱乐部在夏天的晚上,利用社员们在树荫下乘凉的场合,就开起了乘凉晚会来,青年们把自己会唱的新歌当众表演,老人们给年青人讲故事。这样,开展了革命的文化活动,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气。革命歌咏活动就是这样一个既方便又能深入人心的文化生活,广大的农村青年是多么迫切地希望经常能唱到为他们所需要、所喜欢的歌曲啊!
农村的大好形势鼓舞着我要用歌曲去反映它、去歌颂它,同时我也想尽快地为农村的需要多创作一些歌曲。就在这种心情中我写了下乡后的第一首歌曲《巢湖好》,这是在巢湖边的南河方村写的。我记得在到南河方住下了没有几天,一天早上,我们工作队的队长陆进同志刚刚醒来,就坐在被窝里写开了,我还以为他在写什么公文稿件呢,可是当他写完以后交给我看,原来是一首歌词——确切地说是一首我们有着共同感受的诗篇,这正是我想要用歌声来表达的,也是社员们所要说的心里话。我抽了一个短短的空隙跑到巢湖岸上,远望巢湖两岸层层山峦在雾中藏,周围一片片麦田里的绿苗迎着冬天的寒风在向我点头,村庄一缕缕炊烟在落日的余辉里飘荡,有几处池塘里在水光和倒影中游弋着三五成群的白鹅,小学生们刚刚放学走在回家的田埂上,愉快的歌声随着他们跳跃的步伐在田野上回响,这一片迷人的景象,使我也顾不得寒风吹动我手中的纸片,旋律就从我心里流向笔尖,不知不觉中我写下了《巢湖好》的初稿。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这是千真万确的普遍真理,也只有在深入生活、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向群众学习当中,才深刻地体会到毛主席教导我们的“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的崇高的含义。
过了春节不久,我们组成了一个工作小组到了亚父公社去进行辅导和创作工作。这是一个正在实行把电力用到生产上去的公社,目前除了家家有电灯以外,电力排灌站和流动排灌船已经在全公社发挥了旱涝保收的巨大作用,而电动加工厂和脱粒机也解除社员的一些笨重体力劳动,近年来,单铧、双铧电犁正在越来越大面积地解决了社员们耕田的一些难题。这些现代化的条件给圩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变革,在今年的春天备耕活动中,才有可能调动一千二百个劳动力进行大规范的联圩工程。我们赶上这样一个好时机,一方面我们可以到圩堤工地上用小型的文艺节目,直接地为生产斗争服务,同时也参加到社员中间和他们一起劳动。一千二百个社员在七华里长的工地上拉开了阵势,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景啊!我们这支小小的慰问演出队伍,从早上一直演到太阳落山,从圩堤的东边一直演到西边,社员们的劳动热情和冲天干劲鼓舞着我们忘记了一切疲劳,在休息的空隙我们还参加了一阵子劳动。
电力生产给社员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生产力迅速提高,大面积的增产和不怕天旱水涝都能保住收成,晚上有了照明可以多做许多副业生产,不仅给家家社员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而且革命的文化活动也随之有了开展的有利条件。当我们和社员们谈起生产的发展时,他们总是感动地告诉我们:在旧社会做梦也想不到有这样好的日子,多亏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国家对农村生产的大力发展,要不是有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靠山,怎么能实现用电力来生产呢!要不是有工人老大哥的支援、有工农联盟的伟大力量,生产哪能发展得这样快呢?老年人告诉我们:在旧社会穷人受的苦真是说不完啊!在咱们这个圩区,地势低洼,穷苦农民只能租种一些最坏的田,那是些“狗也不屙屎的田”,一到黄梅雨天,一下就是四、五十天,全家老小就得到圩堤上去车水,不分昼夜,不能睡觉地车,车出去的还没下的水多,到完了脚泡肿、手磨烂,情况好的也只能收一点水花稻(指那些成熟后飘在深水田的稻子);有些中年和老年妇女告诉我们:在旧社会我们妇女受的苦更深,怀孕两三个月也不好向人说,还得带着身子去背田(即人力拉犁),生了孩子以后,背田时犁绳紧勒胸前,身上没有力气,把奶水都给勒干了,眼看着婴儿活活地饿死在家里。解放以后,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生产一年比一年旺,新社会好处说不尽,尤其是实行用电力生产以后,日子过得更好了,社员们都说:“过去年年叩头烧香,年年受灾荒,现在电灌站才是活神仙!”
这些谈话给我们很生动的体会和感受。我们对社员们的新的思想情感是由了解而逐渐变成了好像是我们自己的亲身体验一样,这种种亲切的体验成了我们创作大型表演唱《电到水乡人欢畅》的生活基础。
我们和群众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一起斗争、一起娱乐的过程,也就是创作的构思和酝酿的过程;当歌词初稿写完,我们马上朗诵给公社干部、生产队干部、老农民、妇女、青年电犁手们听时,我们又经历了一次生动的体验,当我们用群众能理解的语言表达了(哪怕是一点一滴)群众的心里话时,群众所给予我们的鼓励也是使我们长久难忘的。后来我们创作曲调时只用了七天的时间就写完了全长半个小时的音乐,能够写得这样顺手、创作的情绪这样饱满,写得也比较满意,只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才能做到。
同时,在四个月的生活中,和群众一起歌唱,去了解群众的喜爱,并且向群众学习当地的山歌和秧歌,对于我们在掌握和运用群众的音乐语言上,也是有着重大关系的。学习民歌只有在和群众一起生活中去学习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东西,哪怕只学三五首也是非常起作用的。但当我们创作时,决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的民歌上面,必须从群众新的精神面貌、新的气质、新的审美观念去创造新的语言。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提高我们创作技巧(特别是歌曲创作)的正确的道路。
当我们总结这四个月来在农村生活、服务、学习和锻炼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时,我又一遍地读着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音乐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歌唱。”“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而且深入生活、联系群众是每一个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一辈子的事情,只有“长期地全心全意地”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参加实际的斗争,才能切切实实地成为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