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大渠大队的风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03
第2版()
专栏:

大渠大队的风格
新华社记者 杨义
麦收季节,山西省运城县西部洪水水路下游一带,到处都是一片好收成的景象。龙居、金井、大渠三个公社紧邻相接的十一个生产大队的社员们,刚刚放下镰刀,便投入打场脱粒,金黄色的小麦,从打麦场上源源地运向谷仓。
小麦收成好,是这十一个大队的社员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洪水水路上游兄弟单位——大渠公社大渠大队高尚风格的结晶。这十一个大队的社员,在喜庆增产的日子里,怀着激动的心情,给大渠大队送去了许多感谢状和感谢信,表示要学习他们的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精神。
洪水哪里去了?
五月中旬,正当小麦灌浆的时候,运城西部一带一连下了几天大雨。龙居、金井、大渠三个公社有十一个生产大队都担心要受到洪水袭击。因为它们处在洪水水路下游,按照旧日的常规来说,这场洪水灾害是不可避免了。
可是事情却出乎意料之外:洪水没有来。
是洪讯传错了吗?不是。没有发洪水吗?更不是。原来是洪水上游的大渠公社大渠大队的干部社员们,牺牲了自己的好收成,把这场灾害控制在自己大队的范围以内。
大渠大队的王家营一带,是片洼地,素有“盆地”之称。每年雨季暴雨一来,周围六十平方华里地面的洪水,都向这个“盆地”袭来,然后再向下游泄去。今年仍然是这种情况,五月十六日的一场暴雨,王家营一带的二千四百多亩农田,便顿时一片汪洋,有些地方水深二、三尺。
这时候,大队党支部、管理委员会的干部们,正趁雨天集中在大渠村开会,研究夏收、夏种、夏季田间管理工作。王家营的社员开始发现地里有了水,就你呼我唤,成群结队地聚结到姚逻渠堤坝上。这个渠是晋南有名的大渠,渠道高出地面五、六尺。紧靠王家营一带耕地。社员们怕渠道出漏子,一遇大雨就上堤护堰。社员们查遍了境内渠坝没有一点漏洞,可是地里的水还是在猛涨。
社员们冒着雨查来查去,发现了下游姚家卓大队与冯家卓大队交界的水路被封住了。
大渠大队地势低洼,但是西南方有个出水路。这条水路,没有什么河床,没有什么渠道,洪水只能顺着低洼农田自然地排下去。这条水路有两个“卡口”,一个在大渠大队和本公社姚家卓大队交接处;一个在姚家卓大队和龙居公社冯庄头大队之间。
由于有这么一道水路,虽然大渠大队首当其冲,但是洪水在这里一贯是过路“客水”。出了这两个“卡口”,下游都是没遮挡的下坡地。洪水蔓延面不下三万多亩地。历史上,上下游为了这条水路,闹过许许多多纠纷,打过不计其数的官司,后来上下游村庄公议,在这里立过一统碑,明文规定:上游不能开放,下游不得堵塞,任洪水自流。多少年来,就一直沿着这个老常规办事。
一个顾大局的决定
一场暴雨之后,龙居公社冯庄头大队社员看到大渠大队田边聚集洪水,大有淹犯下游之势。为了保全自己大队,为了保全整个下游地区,来不及事先与上游干部商量妥,就修了一些防洪工程。大渠大队查看水情的社员,看到这种情况,便和冯庄头大队部分社员发生了争执。大渠大队队长王高魁闻讯之后,飞跑到现场,喊回了本队社员。然后,和支部书记铁华南一道赶到王家营,召开了解决洪水危急的紧急会议。
会议上争论得很激烈,有的人主张按老规矩办事,畅通水路,把水放到下游去!有的人叹惜快拿到手的小麦,就要完了。也有不少人认为,大渠的地已经淹了,放下去再淹兄弟单位,不像话,反对去拆坝。
巡查水情的社员来报告:地里的水没住腿膝盖了。
决定还是拿不出来,有的人在吵吵:支书、队长平常办事很果断,偏偏在节骨眼上打起“瞌睡”来了。
为什么支部书记、大队长都不吭气呢?这两个领班人都是办互助组、搞农业社、成立人民公社的“科班出身”老练干部了。他俩都在寻思:说一个放字容易,可是这样作马上就会给下游送去一场巨灾;说不放吧,关系群众一年的劳动全年的生活,放,最少要损害十一个大队三万多亩耕地和房屋,不放,最大也不过牺牲一个队的部分利益。放和不放的份量是明显的。他俩都认定放不得,但是如何能把自己的这个思想,变成大家的想法,这需要做艰巨的思想工作。
一个社员又跑来报告,村里起水了。
开会的人不安了。支部书记铁华南在人群中一眼望见了乔锦云和侯国章老汉。心上忽然动了一下。这两位老社员,都是贫农出身,五好社员,对集体一心无二,威信很高,大家光顾吵吵,没他俩插嘴的机会,支部书记铁华南请他俩发表意见时,大家顿时平静下来。
侯国章老汉站起说:王家营现在已经蹩住了这么多的水,要是一下子放到下游去,姚家卓、美玉、赵村、东张耿、西张耿、冯庄头、侯村、西王等十一个大队都得受水淹。舍上咱们一个大队受灾,保住十一个大队安全,我看这个账划得来。
乔锦云老汉也站起来说:一九五八年咱们闹水灾,周围十六个兄弟单位,不顾自己得失,派来三千多劳力,连夜帮助王家营打起护村坝,保全了咱们村。如今咱们已淹了,光顾自己,放下去再让洪水淹兄弟单位,这成什么体统,算什么风格!
“说得对!不能光顾自己,不顾大局。”
把灾害担当起来:会议意见趋向一致了。
查水情的人又来报告:水进村了。许多人说,就是进了院也不动摇。
千方百计把洪水引向自己
一场与洪水搏斗的战斗开始了。大家的奋斗目标,不是把洪水向下游排去,而且千方百计把洪水引到自己大队的洼地里,不要淹着别的大队。
冒着雨,一支抢险队伍,涌向了西南方向。在解放前,也出现过这样的场面,要是在那时候人们凶狠狠气冲冲,少不了一场殴斗。可是如今呢?这支队伍,一没有拆挖姚家卓境内的“卡口”,二没有刨冯庄头地里的“卡口”,却在大渠大队通往下游的洪水水路上,打了一道又宽又高结结实实的拦水坝,彻底斩断了水路,转移洪水流向。下游干部社员赶到现场时,都呆了。当他们闹清楚,大渠大队干部社员这样作是为了防止洪水破堤下泄,都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另一支抢险队伍,战斗在东南角上。大渠大队这一带的耕地与山西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运城棉花科学研究所的棉田连接,试验农场的耕地虽说比大渠耕地地势高一些,可是地界上有一道排水渠,这道渠是棉科所为了排出自己的洪水,不让洪水淹没大渠大队耕地专门修建的工程,虽然,他们安装的两个水泵,在不停地把水提出来往“姚逻渠”排送,可是雨猛水大,地里的水势却是有增无减,积起了二尺多深的洪水。水势越来越大了,棉科所的工人们为了不使洪水流到大渠大队地里,加重大渠洪势,冒着雨在不停的检查渠坝安全。
当社员们报告大队说棉科所棉田遭水淹了。大家又研究,运城棉花科学研究所是国家的重点研究试验机关,它的每一项试验研究成果,对晋南、对山西、对全国的棉花生产有很大关系。不能眼看着这么大的事情不过问。大渠反正是受洪害了,干脆能多保一处算一处。于是决定把棉花科学研究所试验地的拦水渠坝打开。
就在棉科所派人守渠坝,保证不让洪水漫到大渠大队耕地的同时,大渠大队的干部社员们亲手把渠坝打开了一个缺口。棉科所四百亩棉田里二尺多深的积水,很快地泄进了大渠境内,棉花科学研究所的棉田得救了。可是大渠大队王家营的水更大了。
四面八方伸来支援的手
大渠大队干部社员们,在洪水面前,为维护大局,宁愿牺牲自己,可是也和下棋一样,谁又肯眼看着让一子轻易丢掉呢?中共运城县委接到报告后,当晚连夜开会,发出了支援大渠的紧急通知,各行各业四面八方,都向大渠伸出了援助之手。
县上马上组织起了支援大渠抢险指挥部,大渠现场出现了县社队联合领导核心。
病从水上来,要从水上治。根本出路是把水从姚逻渠排走。提水高排,首先得解决动力问题,先安柴油机带水泵,可是水淋皮带湿,皮带挂不住;拖拉机站派来三台拖拉机,还是不行;山西省电业管理局晋南供电所,马上派来十八个人,冒着雨架设长达七百五十米的高压线,大部分电杆在水里安栽,土埋不住,就用碎石砖块埋杆。运城县农业机电局负责解决杆、线、磁瓶等全套设备,两天工夫就架设好了。
运城县农业机械公司一下子就送来十一个水泵,并派来四个技工帮助安装。搬动笨重东西有困难,物资局送来起重机。安底座需要打眼,红旗机械厂的工人带电钻赶到,为了保证急用零件,小五金公司派来一位修配车间主任,在现场指点配制。
公社信用社送来了两千元现金,供零星开支。公社供销社派来一位采购员,专门负责采购。公安、劳动、民政、医疗等部门都派来了人。附近兄弟大队都变成大渠大队的后勤部,支援劳力、大车、机具、棚布。各行各业也从四面八方前来支援大渠。真是一呼百应,要啥来啥,说到哪里干到哪里。
一连突击了三天,排水设备安装就序了。十三部水泵,同时开动,哗哗的流水,被送入姚逻渠。十多天后汪洋积水被排尽,大地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洪水摧不倒人们的斗志
当洪水发作的时候,一片片大好田禾被水淹没了,可是淹没不住大渠人们的斗志,摧不倒大渠人民的干劲。
人们说:大寨遭灾以后,重新建设新大寨,咱们的王家营遭了灾,也要建设新的王家营。
积水排出以后,大渠的人们马上下地扶苗救麦,随后踏泥踩水地在洪水淹没过的麦田里,抢收小麦。使三分之一的重灾麦田抢收了三成收成,三分之二的轻灾地保住七成收成,受害的棉花地,有的进行补种,有的毁种。在“夏田丢了秋田补”的口号下,大队重新规划了夏种计划,能够夏种的六百多亩遭洪耕地,计划夏播高粱,不能下犁耕翻的湿地,计划采取挖窝点种的办法,把能利用的耕地都利用起来夏种。
为了根治洪水危害和改良盐碱地,在已修的排洪设备的基础上,大队正在建立一个电力排灌站,同时由二道干渠二十四条支渠组成的排水网,也已动工修建。
(附图片)
运城县十多个单位在洪水侵犯大渠公社大渠大队时,积极出动人力、物力,给予大力支援。图为运城县农业机械公司运来的水泵在给大渠大队排除积水。 新华社记者 王文西摄
大渠公社主任卫泽(右一)和大渠大队的社员在一起抢救被洪水浸倒的小麦。 新华社记者 王文西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