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山间一新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03
第3版()
专栏:阿尔巴尼亚通讯

山间一新城
本报记者 李克
几年前,阿尔巴尼亚地图上增添了一座新城市——米玛利。
我们到阿尔巴尼亚南部访问时,专程去参观了这座新建立的城市。从矗立在岩石山上的被称为鹰之巢的古城纪诺卡斯特北行,不过五六十公里的路程就到了。
十年前,米玛利只有四幢房屋,住着七八户人家。十年间,这里建起了大批住宅、商店和学校,按其建设规模来说,它已经赶上本区的首府台佩莱纳。
米玛利是阿尔巴尼亚著名的煤矿产地,这座小城镇也是随着采煤工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市人民委员会主席贝克戴西·谢拉陪我们参观了各个主要街道和建筑。据他说,解放前这里就发现了煤矿,意大利人曾经进行过掠夺式的开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的煤矿遭到了彻底破坏。一九四九年人民政府决定在这里继续采煤,并盖起了第一所房子。一九五四年由于发现了新的煤藏量,才开始大规模的建设。
米玛利位于背依山峦面对维约西河的山谷平原上,很像是一座花园城市。这里虽然缺少阿尔巴尼亚古老城市所具有的特征性的东西:伊斯兰教寺院的尖塔、卵石铺成的街道……。但这里却具有新兴城市的特点:宽敞的街道,整齐划一的住宅区,规划有致的布局等等。市镇中心是一座高大的文化宫,它是全市人民文化娱乐和休息的中心,文化宫有一个可容纳三百多观众的电影院和一所收藏极为丰富的图书馆。这家影院不久前放映过中国影片《革命家庭》。我们穿过一幢幢带有小花园的住宅区,参观了商店、幼儿园和刚刚完工的十一年制中学。
接着,我们去参观了矿井。这里有七处采煤矿场,有上千名矿工,他们每年为国家开采近十万吨煤,煤是头等的。煤矿经理法依克说,矿工们不仅每月超额完成生产计划,而且为了克服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经济封锁所造成的困难,职工们奋发图强,在工作中进行了许多革新和创造。去年七月,一批工人仿照无轨电车的原理,在矿区设计和建造了一公里长的运煤线路,和可以拖带十节车厢的电气机车,代替了从国外进口的运煤小火车。法依克经理还说,以阿夫涅总工程师为首的一些工程技术人员,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设计建造了一座年产十万吨煤的竖井。我们去参观这座竖井时,工人们正在安装和试验竖井的升降梯。他们自豪地说:“这是阿尔巴尼亚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个竖井,但这仅仅是开始。”
我们还访问了米玛利市资格最老的居民列佐的家。列佐是第一批来这里落户的矿工之一。他的一生是所有矿工们生活的缩影,他的生活变化也反映着全国人民生活的变化。列佐在两岁时就死了父亲,靠一位善良的老牧羊人养大。到十二岁的时候,他就开始给地主、富农干活。日子显得漫长而又痛苦,直到全国解放才给他带来欢乐。一九四九年当政府动员农民进矿挖煤时,他是最早报名的一个。那时他们一共只有三十五个人,住的是马厩。后来国家开始给矿工们盖房时,他心里想:“在山沟里盖这么好的房子不是太可惜了吗,大楼应该盖在大城市里。”他当时根本没有想到,这个山沟即将变成城市。生活的巨大变化提高了他的觉悟,他全力投入工作,每月都超额完成计划百分之三十以上,劳动生产率在全国矿工中是最高的。一九五九年,他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列佐在总结自己的生活道路时说,“我自己也像这座城市一样,从无到有,从贫穷到幸福的劳动生活,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党。”
晚间,我们到旅馆去吃饭,饭店里挤得满满的。不少矿工下班后来这里吃晚饭,或同三五知己畅饮几杯。他们兴高采烈,高谈阔论,有时兴之所至还引吭高歌一番。几个矿工还特意为我们唱了一段歌唱米玛利的民歌。歌曲是这样开始的:
我们美丽的城市——新工业的心脏,
你顾盼多姿地,
站立在挺秀的山岗上。
在维约西河岸上,
欢乐的歌声飞扬,
是党把我们引向胜利,
引到了新生活的路上。
离开米玛利时已是深夜,当我们从车窗向市区回首眺望时,四周山影朦胧,全城的万家灯火在黑夜里宛如灿烂的繁星,显得无比的动人。米玛利本身就是阿尔巴尼亚大地上的一颗明亮的新星。
(附图片)
阿尔巴尼亚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发罗那城的风景区。
阿尔巴尼亚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