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他们的岗位在雪山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06
第2版()
专栏:

他们的岗位在雪山上
新华社记者 陈家琎 景家栋
西藏边防部队某部五分队的官兵,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拔海五千二百多米的雪山上,扎下了根。世世代代居住在西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看到战士们能在这样高的雪山上驻守下来,也颇为惊讶。是什么力量使这些边防战士在雪山上扎根安家的呢?
安家立业凭双手
一九六二年夏天,五分队奉命开往一座拔海五千二百多米的雪山上驻防。
干部们到新防地一看,山上都是风化石和冰雪,四周是白茫茫的雪山冰峰。当时已进入七月,白天气温经常在摄氏零下七八度,夜间比白天更冷。
战士们见干部从雪山上回来,笑嘻嘻地问:“山上有宿舍吗?有食堂吗?有俱乐部吗?”
队长吕振贵说:“宿舍吗?有;食堂和俱乐部也有。”他伸出一双大手说:“我们有这一双手,要什么没有呢?”
可是,在雪山上白手起家并不容易。尽管领导机关为他们运来了木料,兄弟部队派人前来支援,在边防战士面前仍然有很多困难。用战士们的话说:山高不见土,石多不能用。怎么办?他们说:“我们不光有一双手,还有一双脚和一副铁肩膀。到山下背去!”
他们从山下三里外往山顶背石头,在十里外打好土坯背上山。雪山上空气稀薄,缺少氧气,当时官兵们还不能适应高山气候,即使空着两手走路,也要头痛气喘,背着土坯和石头爬山就更困难了。战士们背着几十斤重的东西,走几步,喘一喘,终于把大批的石块、土坯背了上来。开地基的人,每挖一块石头,同样要付出艰苦的劳动。
经过几个月的苦干,战士们终于在雪山上建成了营房。他们不但有宿舍、食堂和俱乐部,还开辟了球场,挖了蓄水池,一九六三年,又在营房里安装了电灯。夜里,这里灯火闪亮,象是镶在雪山迭中的一颗夜明珠。
雪山扎根凭红心
家是安下来了,但这只是边防战士们和大自然搏斗的头一个回合。他们面前还摆着许多新的困难。整个冬春,山上难得见几个没有风雪和冰雹的好天。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夜晚站一班岗,几个小时还暖不热身子。稀薄的空气,使人呼吸感到困难。怎么办?战士们进行了艰苦的锻炼。他们每天负重攀登比驻地更高更陡的雪山,坚持在两、三尺深的雪窝里操练。出操上课,不戴手套,不放下皮帽护耳,大风雪天站岗放哨,也不肯找个避风地方。新战士郭正巨上山不久,就要求跟老同志一起锻炼。队长看到他刚上山,让他休息。他说:“我是来接班的,现在不锻炼,将来怎么接班呢?”
在战士们艰苦锻炼的同时,共产党员、炊事班长潘武祖,带领炊事员设法改善伙食。他们不光是把饭菜做好,还生豆芽,磨豆腐,制豆浆,养猪,给战士们增加营养。他们养的三口猪,已经在雪山上繁殖了第一代。炊事员们常说,他们队里的每一个战士都是好样的,要让他们吃好喝好。其实,他们自己也是英雄人物。自古以来,谁在拔海五千二百多米的雪山上生出过豆芽?又有谁在这样的地方养活过小猪?
战士们终于锻炼出来了。他们初上雪山时,常常头痛恶心,吃不下饭,现在吃得好、睡得好,体质普遍增强。背上七八十斤东西,一天走百十里路,晚上照样站岗放哨。如果看一看他们的篮球比赛和爬山,简直会使人忘记他们是生活在拔海五千多米的雪山上。去年秋天,有个慰问团慰问这些边防战士。团员们看了他们的生活、操练,夸奖他们是雪山上的小老虎。
爱边疆胜过爱家乡
边防战士们常以自己的光荣岗位自豪。他们说:我们站在雪山上是为了给祖国六亿人民站岗放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战士周永挥到山顶放哨,因为风雪太猛,曾经背着风雪站了一会儿。他一想到自己的岗位,立刻觉着脸上发烧。事后他检讨说:“哨兵的眼睛永远是向前的。我背过脸避风雪,是对祖国的失职行为。”从那以后,不管刮多大风,下多大雪,他上岗时从不改变监视的方向。
指导员周文均向我们介绍了许多这样热爱高山哨所的战士。共青团员张彦洲,不大适应高山气候,有人劝他到拔海低的地方工作,他说:“山下氧气是多一点,房子也好一些,可我的岗位是在雪山上!这儿的土房虽然不好,却是我亲手盖的。”共青团员、四好班班长郑雷良,因为班里有自满情绪,他在复员下山的前几个钟头,还召集班务会,嘱咐战士们要谦虚谨慎,保持四好班的光荣。他说:“大家要记住毛主席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是边防战士,责任重大,一点也不能骄傲自满。”
三年来,有不少边防战士离开了哨所,分散在全国各地,但没有一个人和这个雪山之家失去联系。逢年过节,天寒天暖,他们都要往“家”里写信,向战友们表示问候。有些人还时常来信询问“家”里又创造了几个四好班,有几个人当了五好战士。他们说,这一生不管走到哪里,绝不会忘记这个光荣的雪山之家。
× × ×
三年多来,边防战士们脚踏雪山,头顶青天,看惯了万山丛岭上的雪落雪融和脚下的云海浮沉,经历了千锤百炼。高原上的风雪严寒,把他们炼成了钢筋铁骨,锻成了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经得起千难万苦、惊涛骇浪考验的革命精神。
有天夜晚,山上的气温突然下降到零下三十多度。三班的全体战士冒着奇寒在山顶上站了三个钟头的岗。下岗回来,个个一身冰花,手脚麻木。他们烤火取暖,烤着烤着,围着火写起诗来。班长萧光化和战士李大生写道:风里来雪里去,革命人苦中自有乐。吃大苦耐大劳,边防军苦里有甜。另外几个战士听了,不甘示弱,也合伙写了一首:安家在雪山,脚踏云雾间。沙石击面痛,风雪刺身寒。心为人民乐,愿作艰苦伴。这就是边防战士的性格,这就是边防战士的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