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浅海滩上的“篱笆”——蛎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06
第5版()
专栏:农业知识

浅海滩上的“篱笆”——蛎竹
在福建等省的一些沿海浅滩上,人们时常看见一排排分布均匀的“篱笆”。这种看去像篱笆的东西是人工养殖水产品牡蛎的蛎竹。在牡蛎的繁殖季节里,游动在浅海中的牡蛎苗,必须附着在一定的物体上才能定居下来。人们就根据它的这一特点,在沿海浅水滩上,扦插一排排短竹(蛎竹),或是投放许多大的石块,作为它们建立新居的地基。
“牡蛎”是书刊上、水产工作者对它的称呼。沿海地区一般不叫它牡蛎,而称之为蠔(在广东、福建等地)、蛎黄(在浙江一带)、海蛎子(在山东半岛等地)。
广东菜中的一种名贵调味品蠔油,就是用它制成的。牡蛎肉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据分析,蛋白质约占百分之四十五到五十七,脂肪百分之七到十一。
我国沿海的牡蛎有二十种左右,其中常见的有:密鳞牡蛎、大牡蛎、近江牡蛎和僧帽牡蛎等几种。
牡蛎的繁殖季节一般在五至九月。人工养殖期一般二三年。到了收获的时候,人们就用特制的蠔刀,破开外壳,取出壳中的肉,然后加工成成品。
 田植
(附图片)
上图:福建霞浦县东吾洋牡蛎养殖场扦插在浅海滩上的竹子固着器——蛎竹。 新华社记者 相知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