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我们喜欢这样的大学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10
第2版()
专栏:

我们喜欢这样的大学生
新华社记者 傅军
冲天炉的温度在上升着,通红的铁水在熔炼,一排排砂型,只等注进铁水,就铸成新的机床部件。……这里是北京第一机床厂的铸工车间。年轻的大学毕业生马敬仲正在这里经受着不寻常的“熔炼”。
马敬仲是这个工厂锻冶科铸工工艺技术员,他从清华大学冶金系铸造专业毕业快三年了。许多工人一提起马敬仲来,总要称赞几句:“我们喜欢这样的大学生,能说能干,拿起图纸能设计,抄起工具能干活。”“小马没有架子,是咱们工人阶级的大学生。”
在劳动中向工人学习
一九六一年初秋,马敬仲毕业以后来到北京第一机床厂。他一到工厂,就抄起工具和工人们一起干活,一会儿去给冲天炉加焦炭,一会儿又去抬料。工人们满心喜欢这个年轻人。
马敬仲满怀热情,一心想把自己的知识都贡献出来。他看到工人在球化球墨铸铁时用镁量比自己过去知道的份量要高一倍多。镁是一种贵重的原料,为什么不减少用量呢?他向工人提出减少用量的建议。可是,他的第一个建议就“碰了壁”,一个工人反问他:“如果球墨铸铁的质量不能保证,你能负责吗?”
马敬仲心里怪不是滋味的。他去找工人出身的锻冶科科长王省三。王省三亲切地对他说:“你能提出意见很好,可是你了解了生产实际情况没有?这些意见和工人商量过没有?”
这两句话提醒了马敬仲,他立刻又回到车间。一个工人师傅领着他去看了一堆质量不合格的球墨铸铁,对他说,他们也想过减少镁的用量,但结果质量不合格,使国家财产受到了损失。那个工人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这里是生产斗争!它要求我们必须考‘五分’。”
从此,马敬仲更加踏实地和工人一起劳动,了解生产实际,又把球墨铸铁的原理讲给工人听,慢慢地工人们也觉得他提出的减少用镁量也有些道理,但是为什么过去少用镁,球墨铸铁的质量就不合格呢?马敬仲在和工人一起劳动,虚心向工人学习中,了解到影响球墨铸铁质量的原因很多,不能单纯地减少用镁量,还要改变工艺操作才行。这时,他明白了工人们所考虑的是从实际生产条件出发的,而自己只是根据书本上的理论,没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经过和车间主任、工人们研究后,改进了工艺操作,镁的用量就减少了。
依靠群众革新技术
接着,他接受一项新任务——同工程师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提高冲天炉熔炼铁水的质量。工人们都管这个炉子叫“老牛”,炉温提不高,影响铁水质量,厂里原来打算换一个,只因生产任务紧,一时停不下来才没有换。马敬仲每天和工人一起劳动,在炉前细心观察。工人出身的技术员齐廷利对他说:“要搞好生产,只跳单人舞不行,要跳集体舞!”
第二天马敬仲就和车间主任商量,车间找了一些工人开了个“诸葛亮会”。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一会儿就说出了二十多条意见。他一一把这些意见记录下来。一位老工人提出的“底层焦炭要加高一些”的意见,引起马敬仲的一番思索。他按照书本上学过的知识,仔细计算了一下,炉子底层焦炭并不低,为什么还要加高些呢?他想起科长说过的话:老工人是有多年生产经验,他们提出的意见总是有一定的实际根据的,要多想一想,有的还要亲自动手试一试。
马敬仲把工人提出的意见和自己的想法同工程师、车间工段长、工人出身的技术员进行了研究,向他们请教。他还进一步了解生产实际,翻阅有关资料,发现厂里所用原料性质和书上所说的有很大差别,经过试验,果然证明工人的意见是正确的。
这一试验的成功,引起他进一步深思。最后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把铁水温度提高了几十度,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
马敬仲再回味着毛主席的指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就感到格外亲切了。现在,马敬仲已经不象刚来时那样毛草了。他遇事经常和工人商量,实际经验逐渐增多,工作也更有创造性了。几年来,他和工人们一起作了许多生产技术试验,先后写出了五篇有价值的生产技术总结报告,技术理论水平也有所提高。
但是对马敬仲来说,更重要的还是思想感情上的变化。他和工人一起劳动,置身于群众当中,逐步地也能想工人之所想,急工人之所急。有一次浇注一个大型铸件时,铁水倒进一个五吨重的铁水包后,工人要用很大力气才倾动它。马敬仲和工人一起浇注完,感到不改进它,既费力气,又影响健康。第二天,他就向领导上建议改进了这个铁水包的倾动机构。这样的事情是不少的。在和工人接触中,马敬仲还了解到许多老工人在旧社会受压迫受剥削,吃饭都没有保证,更没有机会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因此,他常到工人宿舍去给工人讲技术理论课。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