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光辉的形象 动人的歌唱——看京剧《红嫂》与《再接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12
第8版()
专栏:剧评

  光辉的形象 动人的歌唱
  ——看京剧《红嫂》与《再接鞭》
  唐真
山东省淄博市与青岛市京剧团根据知侠同名小说改编演出的《红嫂》,通过沂蒙山区一个山村的群众保护解放军伤病员的故事表现了人民群众与解放军之间的血肉关系,塑造了红嫂这样一个平凡而又高大的妇女形象。这个极为普通的农村妇女,在极端危难中显示了她的高贵品质。
红嫂一登场,便是写她舍己为人,帮助生病的张大娘逃难。后来,由于她丈夫吴二舍不得家中的坛坛罐罐,未能及时的转移到东山,便只好留在村中。当她上山去挖野菜时,于乱草石堆中发现了敌人正在搜查的彭排长,红嫂连忙解下自己的头巾与饭单给彭排长包伤。彭排长由于伤重口渴,已经失去知觉。红嫂知道这时伤员最需要的是水,但伤员的水壶已空,回家去烧怕遇到敌人,河边去取,又想到冷水不能救伤员。在火在眉睫,“点滴温水把人难”的时候,红嫂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彭排长。救活彭排长这还只是第一步,如何在还乡团疯狂的搜索下,使彭排长能在这里养好伤,回前线,才是最艰巨的任务。虽然敌人宣布了隐藏伤员者全家杀头、房子烧掉,虽然在红嫂的家中还有吃奶的孩子和胆小怕事的丈夫,可是她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重担,把伤员妥善的安置在山沟中的草堆后,而且经常冒着危险为伤员送茶送饭。红嫂对伤员关怀备至,将仅有的一只母鸡杀掉,为伤员煮鸡汤。一件小事,显示出她的精神境界。
还乡团的地主刁鬼,终于对红嫂发生了怀疑,亲自到她家来查看,并殴打了她的丈夫,捣毁了她的炉灶。但这一切并没有吓倒红嫂,她巧妙的摆脱了敌人的监视,仍然把吃食送到亲人手里,并将旧衣浆洗干净,撕成绷带,为彭排长包伤。她又怕彭排长为她的处境担心,不肯谈出村中的紧急情况。不料彭排长早已看出了真象,为了不牵累红嫂全家,他坚决要重返前线,但重伤未愈,走了几步,几乎跌倒。这时一个要走,一个要留,双方僵持不下,最后还是红嫂想出了主意,她要冒更大的危险,上东山找游击队来迎接伤员。戏发展到这里,随着敌我矛盾的尖锐,军民关系愈加亲密。
红嫂的丈夫吴二虽然胆小怕事,但他毕竟是个受压迫的劳动者,何况他挨过敌人的毒打,见过敌人的罪行。正如红嫂所说:“孩子他爹:……是个忠厚老实的庄稼人,……”因此当红嫂说明真象并用满腔至诚启发了他的阶级觉悟时,他果然答应要替红嫂去东山送信。这时红嫂激动得用手背擦了擦脸上的热泪,随手拿过一件衣服来,亲自替吴二穿在身上。这一笔正和前面红嫂用脚擦净草上的血迹一样,皆是从细节中突出了人物个性。
通过上面一系列逐步深化的矛盾斗争,红嫂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愈来愈高大,再加演员张春秋演得深刻细致,感情饱满,而又朴素无华,就越发使人感到她光辉夺目,令人难忘。我认为在演惯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京剧舞台上能塑造出这样一个农村劳动妇女形象,是非常值得我们高兴的。
与《红嫂》同台演出的还有江苏省京剧团的《再接鞭》,这是一出现代戏中的唱工戏,用一根牛鞭贯串全剧,小中见大,从牛鞭引出一篇血泪家史,给不愿务农的青年人一番深刻的阶级教育。
刘志高是出身于贫农的中学毕业生,还乡参加生产后,由于轻视农业,借牛出气,打跑了耕牛,又扔掉了鞭子,他的祖父刘老爹曾告诉他这鞭子是传家宝,可是志高不相信,认为“一根鞭子有什么了不起”,这就激起了刘老爹更大的愤怒,从鞭子讲起他十七年前被地主逼得家破人亡的经过。
在叙述这段家史时,扮演刘老爹的金少臣有一大段二黄碰板三眼,唱得悲愤激昂,感人至深。蒋慕萍扮演的刘大妈,也用悲壮苍凉的唱腔,告诉志高,他的母亲是如何被逼吊死的,他的大姐是如何因饥饿吞食观音土而死的,他的二姐阿环又是怎样被卖出去的。这一切都给了志高极大的震动与教育。
戏的后半,使失散了十七年的阿环,由于得到公安部门的帮助,恰巧在这时转了回来。骨肉团聚,场上气氛为之一变,新旧社会的对比也更加明显。但戏的结束仍落在这根牛鞭上,因为阿环是亲眼看过她的祖父被地主用这条鞭子毒打的,通过阿环对志高进一步的教育与启发,志高终于重新拿起这根牛鞭来,向祖父母表示决心要大办农业,绝不再把这根传家宝的鞭子扔掉。(附图片)
彭林苏醒过来,发觉红嫂救了自己。他感激得说不出话来 〔山东省演出团供稿〕
刘老爹让刘志高看自己被地主鞭打的伤痕,唤起刘志高的阶级仇恨 罗明扬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