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每一个人都在努力! ——记唐山制钢厂热烈迎接“五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4-06
第4版()
专栏:

  每一个人都在努力!
——记唐山制钢厂热烈迎接“五一”
本报记者陆灏 林里   工人是为自己生产
“什么原因使你今天这样积极的工作?”
记者几乎是用着同一个问题,分别访问了解放三个多月的唐山制钢厂的许多工作人员——从工人、职员、直到厂长。他们虽有各自不同的体验,但回答却是只有一个:因为今天是给自己做工了!
象炼钢场烧老白石炉的姚玉刚和王占彬,他们是两个组长,在最近的增产运动中,他们自动地互相提出增产竞赛。他们说:“解放前给人家烧炉,每炉至多加料到一吨,最高出耐火石三百五十公斤,因为现在是给自己做工了,每炉加料都足足一吨二,出耐火石的平均数是五百七十公斤。”省料,多出成品,人员却由过去的每班八人减少到五个人。是什么力量使工人们这样积极工作呢?姚玉刚回答说:“现在我们最高兴的,一个是有了自由、民主,做主人;一个是工资发实物。”王占彬用他自己所体验到的自由民主证明说:“现在,厂务会议也有工人代表参加了,生产计划先和代表商量,又让工人大家讨论,这真是在这里从来所没有的。”为每个工人体验最深的,还是近来将做临时工的百分之六十工人提升为正式工的事。王占彬非常喜悦的说:“国民党统治时期,没有门子窗户,升不成正式工,而这次升工,还让工人自报公议,这不就是民主当家吗?”关于实物工资制,很多人都说:“解放后名义上是‘原薪’,但实际上可就多得多了。”他们向记者叙说这种情况:过去,今天发下工资,明天就买不到那么多东西,通常是半个月的工钱,买三四斗玉米,自己吃不饱,那里还能养家糊口?至于现在,一个临时工,最少赚二百七十斤小米,养活两三口人是不成问题的。这就毫不奇怪,连机电厂有名的“懒人”杨凤鸣,平素他连小便也懒得去厕所,最近在礼拜天他自动加班了。并且他还劝别人说:“今天要不加班修理,明天来不及轧钢,那一定要耽误生产的。”   工程师责任心强了
电炉实习生,向记者叙述了工程师的过去与现在。他说:过去工程师经常不到炼炉场,甚而有的睡在卧室里,用电话“指挥”炼钢,炉工问他“该不该扒渣?”他随便地在电话里回一声:“扒吧。”过一会炉工又问:“该不该出炉?”他仍回一声:“出吧!”因为他不亲自照看,“坏炉”(即炼不成钢之意)是非常惊人的。王乐基工程师证实实习生的话说:“解放前平均每百炉有三次‘坏炉’,而解放后,开工至今只坏过一个炉,是四百分之一。”实习生说解放以后的工程师和工人的接近多了,每逢扒渣、出炉,均守候在炉旁,他们订计划,调整人员,教育实习性,都比过去好了。炼钢场现在有三个工程师,他们拟自三月二十七日起,每日出钢三炉。蒋匪时代虽也曾经出过三炉钢,但那时有九个工程师,就是说三个人代替了过去九个人的工作。照工程师王乐基的说法,他们之所以能够积极工作,是因为他拟定的计划,经常得到工人、军管代表的支持,特别是一向和厂方对立的工人,解放后立时以主人的姿态出现,生产上的工作完全听从他的支配。这一点,他感到特别的兴趣。
总务科长刘建中,解放前是一普通职员,他对解放后职员们不仅尽职工作,而且还表现满意的情形,说出了其中的原因:解放前,职员们都有些恐惧,害怕当俘虏,怕不给事做。但实际完全不是那末回事,职员们普遍的感到共产党给他们带来职业的保障。只要努力工作,就再也没有失业的危险。   厂长专心计划生产
记者访问史通厂长的时候,他刚巧拟好了唐山制钢厂半年生产计划,从他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看,该厂创始于日伪之手,至今刚好是它的六周岁。日伪时期本拟月产钢锭五百吨,但始终未能达成原计划的一半。国民党接受后,仍以月产五百吨钢锭为目标,然而仅有一个月产钢量达到二百三十七吨。史厂长根据解放后两三月内即可突破最高产量,和对原料销路的分析,他肯定说:“经过红五月的生产竞赛,到六月份即可实现日寇、国民党均不能实现的月产五百吨钢锭的计划。”这位当过机械、电气工程师的厂长,他感到解放后特别异样的是,职权容易施展,实行民主管理后,工人都积极了。过去他所最烦恼的是,生产人员不能指挥,现在不存在了。他最近和工程师们草拟的人员调整计划,很快见诸实践,这使他感到想象不到的顺利。他说:“这在过去,是无论如何做不通的。”
每一个人,全在努力。该厂辖下的耐火材料工场,曾经创造了这一缩影。日前,供他们水源的吸水机,整个坏了,工场主任、工程师、工人都很着急,一看坏的是输水轮,必需铸铜,而该厂没有铸铜设备,也没有翻砂人材,大家束手无策,到唐山本厂(因它设于距唐山五十华里外的古冶镇)去修,既费时间,又不可能为了一个输水轮来融化一炉铜;还是钱工程师到街上借来了砂子,拼凑起一个砖炉,机器房的庄玉和、刘贵英、马世昌等,连夜翻砂铸铜了。学习组工友也自动前来参加拉火、抬砂箱、铸铜,刚一脱模,马世昌立即去旋,刘贵英跟着去铆钉、收拾零件,大家全力合作,二十七小时工夫,就把任务完成了。   展开大竞赛迎接“五一”
迎接解放后的第一个“五一”,和支援前线增产运动,已普及于制钢厂辖下的各工场与各个工作间。二月份产钢量达到解放前平均数一百九十六吨的炼钢场职工,决在四月份突破解放前的最高纪录(按该厂有史以来,以三十七年七月的二百三十七吨为最高纪录)。为此,他们调整了过去国民党统治时期因人设事、工场人员不能由工程师支配的不合理现象。并在现有人员中,添设电炉修理、钢锭整理、废钢整理等三个小组,因而改变了修炉必须停工,与炼钢炉不能充分加料的弊病。事实证明,电炉修理组的作用很大,日前,一号炉炼钢到十七炉,忽然发现炉墙为钢液蚀坏,照解放前的惯例,便停下来,大拆大卸另修理,那样至少停工半个月,增产计划会全部落空。而此次电炉修理组的工友们,趁炉底一千七百度的高热,急速的补上耐火器材,仅一小时的抢救,电炉便继续溶钢了。为炼钢厂所激动的轧钢工场,则于十六日宣布了增产的誓言:该部拉钢锭工友,向烧再热炉的工友挑战说:“你们能烧出多少,我们就能轧出多少!”烧再热炉的工友立时回答说:“你们能轧出多少,我们就能烧出多少。”互相激励的结果,当天开创该厂日产钢条二百三十根的空前纪录(按该厂钢条平均产量为七吨,最高产量是九吨,二百三十根合十七吨六。)当时,住厂军管代表与厂负责人,鉴于工人的过度疲劳,才劝他们“每天轧钢数量不得超过一百六十根(合十二吨)。”该厂所辖之机电场,礼拜天加班修理轧钢场的油开关,耐火材料场也同样热烈的努力工作。厂部根据工人们高度的劳动热忱,已提出四月份的计划,决以二百四十吨钢锭,二百吨钢条的巨大任务,来迎接唐山解放后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