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1阅读
  • 0回复

把领导工作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 关于听汇报和参加实践、调查研究在取得正确认识中的作用问题讨论小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15
第5版()
专栏:

把领导工作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
  关于听汇报和参加实践、调查研究在取得正确认识中的作用问题讨论小结
     《解放军报》编者
《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讨论,一开始就比较集中地探讨了领导干部对实际情况的正确认识从哪里
来的问题,也就是怎样看待在上面听汇报和亲自下去调查研究,在取得正确认识中的作用问题。许多同志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经过讨论,我们大家的认识都提高了一步。现在,我们来把大家的意见归纳一下,作为这一段讨论的小结。
正确思想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毛主席作了明确的回答:“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实践论》)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要正确地制订方针、计划,要指导工作、处理问题,必须先有对实际情况的正确认识。这种对于实际情况的正确认识从哪里来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回答同样是:从实践中来。领导者直接参加某种实践,获得对某种事物的直接经验,或者亲自下去调查研究,从实践着的群众那里取得属于真知灼见的间接经验,这些都是指导工作、处理问题的根本依据。
为什么党中央和毛主席要一再强调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去作调查研究,去蹲点、种试验田、参加劳动、当兵等等,并且把它提到党性的高度呢?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就是因为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直接接触生动的实践,直接接触从事各种实践的广大群众,从而能获得亲知和丰富的第一手的资料。这个亲知和第一手资料之所以可贵,在于它是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反映,是具体的、最能反映事物本来面目的,不是抽象的、主观臆测的;是生动的、有血有肉的,不是空洞的、干枯贫乏的;是比较丰富的、有来龙去脉的,不是片断的、支离破碎的。在这个基础上引出的问题、结论,当然就比较切实、比较可靠了。至于在上面机关里得到的书面的或者口头的汇报材料,虽然本来也是具体的、生动的实践的反映,但是,它往往经过了许多人的整理、概括,经过层层转达,因而就难免不受到种种干扰而不能完全保持它原有的面貌。
一般说来,听汇报(或者看汇报材料)只能对情况作一般的了解,下去调查研究,才能深入事物内部,摸清事物的规律。当然,一个领导者要作面的一般的指导,因而也要对情况作面的一般的了解。但是,只有细致地解剖一两个麻雀,才能弄清其它麻雀的构造;只有突破一点,吸取经验,才能推动全盘;只有深刻地认识了个别,才能进而去认识一般。而要做到这一些,除了深入下去,亲自蹲点,调查研究,是没有别的方法的。“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毛主席在这里说得十分肯定,丝毫没有含糊之处。我们反对一般化,并不是不要一般的指导,而是不要那种既提不出具体意见、又拿不出具体办法,因而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一般指导。中央军委、林总一再强调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做到落实,就要对实际情况有真正的了解,对各项工作有具体的措施。实践证明,领导干部是否深入实际,是否重视调查研究,是决定工作落实或落空的一个根本问题。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人的认识能力,也是在实践中提高、发展的。成天坐在机关,满足于听汇报、看文件,脱离了群众,离开了生气勃勃、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不仅不能及时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而且思想也会慢慢地僵化起来,失去了对新鲜事物的敏感,那是非常危险的。
这样,我们是不是就完全否定了听汇报的必要呢?当然不是。领导者决不可能事事去取得直接经验,也不能事无大小,都亲自去调查研究。在日常生活中,领导同志和领导机关的同志还是必须采取听汇报、看报告、搞统计等等方式来了解情况。所以,强调了亲自实践和调查研究就完全否定了听汇报等等的必要,也是不对的。这里,问题在于听什么样的汇报和怎样听汇报。
我们还是立足于正确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这个观点上。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把兴趣放在那种真正从实践中总括出来的情况和经验的汇报,而拒绝那种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无物的汇报;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把兴趣放在听那些亲身参加实践的、有真知灼见的人的汇报,而拒绝那种脱离实际的、在机关里编制情况的人的汇报;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有更大的兴趣到下面去听汇报,而尽可能少在上面听汇报。当然,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他们也有他们的实践经验,他们真正来自实践的情况和经验的汇报,也是要听的。
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直接经验是认识的基础。你要接受汇报材料,并辨明它的真伪,从中得出必要的结论,也必须依靠直接经验。你没有尝过甜味,别人告诉你梨子的滋味是甜的,你就不可能懂得他说的是怎么回事,更谈不上去判断他说得对不对了。而且,即使汇报的观点和感性材料都是完全正确的,即使你凭过去的经验也能够理解它、接受它,也还要看到,汇报者毕竟不可能把他全部丰富的感觉经验都给你表达出来。因此,百闻总是不如一见,百见总是不如一干。不管汇报材料如何好,在没有亲自接触那个事物之前,从听汇报中取得的认识,总是比较肤浅的,总是不具体的,而且常常产生许多错觉。只有深入到一点,不但亲自去看,而且亲自动手去做一做,才能深入事物的内部,接触到事物的大量生动的现象,从而才能正确而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这样,回过来,再听面上的汇报,情形就大不相同。这时,从听汇报中取得的认识,就比较深刻和接近实际了。古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很有道理的。
有人说,理论政策水平较高、分析问题能力较强的干部,可以不去或少去亲自实践和调查研究,他们坐在机关听汇报、看材料,同样也能够深刻地分析问题,实行正确的领导。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诚然,科学的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广大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掌握了它们,就是掌握了锐利的认识武器,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但是,手里有好武器不等于你已经消灭了敌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并不能代替对实际事物的分析所作出的结论。要对当前的具体情况和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还必须作具体的分析。不亲自接触实际,对具体问题感受不深,锐利的武器也未必能真正用到点上。我们常说的理论政策水平,并不是指背诵条文的本领,而是指掌握精神实质、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长期脱离实际、不参加各种斗争的实践,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也不可能真正理解科学理论的原则和掌握党的政策的精神实质。
在基层工作的干部,天天生活于群众之中,对本单位的情况很熟悉,是否还要注意调查研究工作?在基层工作的干部,当然要比机关工作人员更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但是却不能说,一个基层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本单位各种工作、各种人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亲知亲见,一清二楚;就是亲知亲见,也还必须区分是现象还是本质,还要深入了解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在这一点上,许多基层干部谈了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某些连队,把不该表扬的人表扬了,把不该批评的人批评了,它的主要原因,常常就是因为没有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毛主席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处于任何一个岗位上的人都是适用的。任何人只要是对自己着手要处理的那个问题的各方面情况和性质,还不十分清楚,就应该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实现认识和实践相一致、主观和客观相一致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任何稍为复杂一点的事物,离开了周密的调查研究都是不可能正确认识的。
有的同志由于过去对某一工作有过一定的直接经验,因而今天虽然没有下部队,仍然能够从听汇报中取得一定程度的正确的认识。这样,他们就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象他这样的人,下去不下去是无关紧要的;不下去取得直接经验,一样可以从间接经验中取得正确认识。这种错觉必须纠正。由于事物有着共同的规律性,过去的直接经验,对于今天从听汇报中取得间接的经验,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客观事物和人们的实践,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单凭过去的一点直接经验,来理解今天的事物,是难免发生错误的。长期不下去接触实际,靠过去的一点经验,加上别人的汇报材料,作为指导工作的依据,这样做的结果,不是主观臆断,就是跟着下级汇报的情况跑,就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
所以,一定要把亲自下去参加实践和调查研究同听汇报结合起来,把直接经验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并且以前者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地指导工作,才能避免工作的一般化,才能不犯官僚主义。
亲自参加实践,如蹲点、种试验田、当兵、代职,以及亲自到基层单位去作调查研究,这比起坐在机关召集下面同志来汇报,是要麻烦得多、艰苦得多的。只要思想上稍一懒惰,就很容易发生“出不去”的现象,或者虽然出去了,仍然坐在下级机关听汇报,而不能真正深入基层。因此,领导同志和机关工作干部有必要经常提醒自己,给自己敲警钟,克服长期机关工作养成的惰性,反对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作风,提倡革命精神,提倡眼睛向下、甘当小学生的精神。
(转载自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三日《解放军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