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历史地对待史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15
第5版()
专栏:

  历史地对待史料
  周修强
在关于隋炀帝开运河的讨论中,有的作者为了论证运河在隋代已经起了有益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南北经济交流,引证了《文献通考》卷二《田赋考》、卷十《户口考》:
“开皇九年,任垦田千九百四十万四千二百六十七顷,……至大业中,天下垦田五千五百八十五万四千四十顷。”
“文帝之初,有户口三百六十余万,平陈所得又五十万,……大业二年,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此隋之极盛也。”
实际上,这两段资料并不能说明运河促进隋代经济的发展。《田赋考》所载垦田数的增加是从开皇九年到“大业中”,并没确指大业几年,而隋代运河是大业六年才完成,不能说明运河开凿促使垦田面积增长。至于《户口考》一条,则为开皇初与大业二年的比较材料,人口迅速的增长远在运河开凿完成之前四年。如果说它标志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话,与其说是运河开凿的作用,不如说它是开凿运河的潜在的经济的冲动力。可见,混淆、颠倒了史料的时间,会错乱因果关系,而无从正确地阐明历史。
这篇文章为了说明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写道:“到隋唐时代,更加如韩愈所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稍后又重引这句话。这引文作者没注明出处,实引自《韩昌黎全集》卷十九《送陆歙州诗序》,此序系韩愈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八○二年)二月所作,指的是九世纪初的情况,而作者概言隋唐时代,未免失之过宽。况且,贞元间“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并不能说明江南经济已超过北方,这一现象有它的特殊的条件。运用历史资料必须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空间和条件。贞元末唐财政主要依靠江南,是因为安史乱后,经济发达的河朔、淄青藩镇拥兵割据,其他强藩也割留中央两税,中原地区又因战乱破坏,无法提供更多的赋税,元和二年(公元八○七年)李吉甫所撰《元和国计簿》便谈到这一情况。当时全国共四十八道,而“每岁县赋入倚办止于浙西、浙东、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道。”(见《唐会要》卷八十四,杂录)所以,“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在特定的时期、空间与条件下是正确的。而游离了安史乱后藩镇割据、中央征税地区缩小的具体条件,用它来判断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并把它概括为“隋唐时代”的情况,是不可能揭示历史本质的。
因此,研究历史问题,必须把史料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放在一定的地区内、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