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2阅读
  • 0回复

都拉斯港之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16
第4版()
专栏:

  都拉斯港之行
  本报记者 李克
都拉斯是亚得里亚海上最大的港口,从地拉那西行,只有四十公里的路程。记者不久前访问了这个港口。亚得里亚海的粼粼碧波在阳光照耀下显得空明澄碧、水天一色。人们一进入都拉斯就得到一个清心悦目的印象。
由于阿尔巴尼亚在地理上处于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中,近年来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又拼命进行封锁,都拉斯港作为阿尔巴尼亚通往世界各国的海上门户的地位就更加显得重要。我们到都拉斯后首先参观了港口区。码头上一片兴旺繁忙的景象,港内停泊着悬挂不同国家旗帜的海船,工人们正操纵着高大的起重机装卸货物,成群的海鸥在港口水面上盘旋飞翔。陪我们参观的都拉斯港务局总工程师康斯坦丁·米萨同志说,都拉斯港一九四三年遭到德国法西斯的彻底破坏,现有的港口设备全部是解放后新建的。由于海运事业的发展,去年又新建了四百米长的新码头,大大提高了港口的装卸能力。现在码头上可同时容纳八至九条中等吨位的海船停泊。一九六四年港口的装卸能力比一九六○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他指着能起重一百五十吨的大型起重机说,现在这里百分之七十五的装卸工作已经机械化,过去全靠体力装卸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穿行过整个港口区,观看了堆积在码头上等待装运出口的矿石、沥青等等以及刚从船上卸下来的机器、设备和来自古巴的砂糖。都拉斯港象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阿尔巴尼亚进出口贸易的活跃:去年一年内,悬挂着二十四个国家旗帜的二三百条船只进出过这个港口,它每年吞吐着上百万吨货物。一位码头工人对记者说,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企图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是枉费心机的,阿尔巴尼亚的进出口贸易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一天比一天增加。阿尔巴尼亚的朋友遍于各大洲。
都拉斯是把阿尔巴尼亚和中国紧密联系起来的城市,因之被称为中阿友谊之港。中阿轮船公司总公司就设在这里,两国的轮船不断行驶在中—阿的航线上。满载着矿石、原油、烟草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对中国人民深厚友谊的船只从这里驶向中国的港口,满载着中国人民对阿尔巴尼亚人民友谊的货船在这里卸货。我们在港口参观时,正赶上中国轮船“劳动”号停泊在码头上,它给阿尔巴尼亚正在建设中的培拉特“毛泽东纺织厂”运来了机器设备和其它货物。中阿两国的海员在这里建立起了亲密的友谊,中国海员到了这里就如同回到了温暖的家。不久前,都拉斯港务局局长的爱人生了个儿子,当时正好中国货轮“星火”号进港,为了纪念中阿两国海员之间的友谊,他给自己的儿子起了一个中国名字“星火”。这件事在船员间被传为中阿友谊的佳话。
都拉斯在很早以前就是一个著名海港。古时候,希腊人把它称为爱比达姆,罗马人把它称为都拉金。在希腊罗马时代它就同许多遥远的地方保持着贸易往来,近年来都拉斯出土的文物证明了这一点。千百年来,都拉斯几度遭受异族统治,几度残破,甚至全部毁于地震,但它每次都从废墟中站起来,以更美丽雄伟的姿态屹立在亚得里亚海之滨,守望着祖国的海上大门。解放以后,这座海港城市成了全国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并用铁路同首都地拉那、爱尔巴桑和拉齐等许多城镇联结了起来。近年来,这里建造了许多工厂和大批住宅,栽种了成行的棕榈和橡树,使这座古老的城市改换了新装。不久前,建筑工人在都拉斯市中心广场建造文化宫时,在地基深处发现了两千年前的城市遗迹——完整的排水道、浴室、墙壁等等,文化宫的设计师不得不另行设计,把地下发现的古城遗迹改建成博物馆,使它也成为这座现代化文化宫的组成部分。现在文化宫的巍峨大厦已经在古老博物馆二十米的上面升起,它成了这座港口古老而又年青的有意义的象征。
都拉斯不仅是个著名的海港,而且也是个休养和游览胜地。海滨滩浅水暖,是优良的天然浴场。海滨一带旅馆和休养所栉比林立。全城到处树木葱郁、草色如茵。每年有大批工人、职员和学生来这里度假和休养。我们来时虽不是休假和游览季节,但沿海大道上仍然游人如织,特别是傍晚时分,本城的居民都涌到海边休息和漫步,欣赏浩瀚的大海和它那绚丽的晚霞。
我们最后参观了渔船码头,都拉斯是个优良的渔港,每天有大批渔船从这里扬帆出海,都拉斯还设有一个海洋鱼类研究所。亚得里亚海共有二百五十种鱼,其中最著名的沙丁鱼,全年均可捕捞。我们参观时,一部分渔船正在码头边洗船晒网,渔民们纷纷请记者代为转达对中国人民的问候和敬意。(附图片)
为适应对外贸易的发展,阿尔巴尼亚正继续扩建港口。图为扩建中的都拉斯港口。  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