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一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好戏——看京剧《苗岭风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17
第6版()
专栏:

一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好戏
  ——看京剧《苗岭风雷》
  杨景辉
京剧《苗岭风雷》,是贵州省贵阳市京剧团根据贵州猴场人民公社史中《小王朝的末日》一文改编的。它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苗族人民在解放初期追剿残匪的革命斗争中的英雄业绩。
剧本的主题是鲜明的。它告诉我们:在黑暗的旧社会里,苦难深沉的苗族人民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起来进行革命斗争,才能获得解放。同时,作者还通过这个戏,具体地、形象地阐明了一个真理:任何反动派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只有发动人民群众与阶级敌人作针锋相对的斗争,才能彻底摧毁罪恶的封建制度。
解放初期,贵州某些地区还被苗族反动统治者盘踞着,他们的统治虽然已经摇摇欲坠,但不甘心死亡,还在作垂死的挣扎。他们还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疯狂地剥削和压迫苗族人民。广大人民群众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剧本深刻地揭露了苗族统治阶级的滔天罪行。
正当苗岭青年男女在欢度“跳花”佳节之时,龙乐山伸出了魔爪,说什么龙岩松射彩球箭伤龙家寨“神树”。一个纯正无辜的青年就这样地落入敌人的魔掌。作者以新颖而干净的笔法,揭开了一场尖锐、曲折的阶级斗争的序幕。龙乐山与潜逃苗岭的美蒋特务蒋公望狼狈为奸,不择手段地压榨人民,他们以“祭树”为名,以搜刮民脂民膏为实,声称如果没有“烟土三担,光洋五篓,骏马十匹,牯牛八头,杀鸡剁狗,肥猪熬油”等祭礼,就要把岩松丢入蟒洞。这里,作者通过揭露封建“神权”对人民的压迫,淋漓尽致地剖析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
黑夜总是有尽头的,苗族人民一定会重见光明。苗家人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解放军。团长岩洪率领的解放军进入苗岭,这是苗族人民的一件大喜事。但是,敌人愈接近灭亡,就愈加猖獗。因此这场斗争就愈来愈尖锐复杂。他们挖空心思、施尽各种阴谋诡计,顽抗到底。企图利用宗教迷信,迷惑群众,收买人心。并且还制造民族隔阂,挑拨军民关系。但是,不管敌人多么阴险狡猾,最后总是逃不出解放军和苗族人民所布下的天罗地网。解放军指战员们在岩洪的领导下,根据特定的环境和各种复杂的关系,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他们一方面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一方面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剿匪政策,揭穿敌人的各种阴谋诡计。因此,在这场歼灭战中,能军民一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干净地消灭残匪,摧毁了苗岭的封建王朝。通过这场战斗的描写,作者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党的政策的光辉胜利,歌颂了解放军指战员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气概,歌颂了苗族人民和解放军的血肉关系。
在刻划人物上,作者花的笔墨最多的是龙岩洪、龙大妈、腊梅、岩松等,这几个人物在剧中也是比较突出的。
作者设计岩洪这个人物是很有见地的。第一,他是一个南征北战、踏遍千山万水、身经百战的战士,又是一个解放军的团长,在解放苗岭的斗争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通过他来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发动群众,共同对敌。第二、他是一个有着深仇大恨、受尽苦难、逼上“梁山”的苗族老战士。因此他对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消除反动派制造的民族隔阂,揭露苗族统治者披着宗教外衣进行反党反人民的种种阴谋诡计,是有重要作用的。扮演岩洪的陈少卿,把握了这一人物的特点,表现了一个久经革命锻炼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解放军指挥员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沉着、稳重、有胆有识的气质。不足的是对他回到阔别十五年的家乡来解放故乡人民,彻底推翻苗族统治者的内心丰富的情感,挖掘得不够深刻,表现得不够丰富;同时,作为他这样一个特定的人物来说,对广泛发动群众起来斗争,还表现得不够有力。
龙大妈是一个饱经风霜、受尽折磨,有着血海深仇的苗族老妈妈。她的丈夫早在十五年前红军撤走后就被龙乐山残害,大儿子岩洪随红军参加了革命。此时,二儿子岩松和他的未婚妻腊梅,又遭受龙乐山无辜的迫害,自己也落入了敌人的魔掌。阶级的仇恨,革命的熏陶,赋予她坚强、刚毅的性格。第四场是龙大妈坚忍不拔的性格闪闪发光之处。当她的儿子岩洪率领解放军进驻苗山,龙乐山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况之时,龙大妈惊喜交加,龙乐山惶恐万分,他企图以同族同姓、假仁假义的幌子、以“苦肉计”等阴险毒辣的手段,对她威胁利诱。但是,不管敌人多么狡黠[xiá侠]狠毒,龙大妈象苍松一般挺立在敌人的面前。特别是她面对龙乐山唱的那段西皮原板,突出地表现了她爱憎鲜明的情感:“你口口声声说的是同族同姓,却为何富的富来贫的贫?许多的穷苦人蟒洞丧了命,苗岭山哪一年停息刀兵?说什么你龙家慈善为本,我丈夫在蟒洞活活葬身。青红皂白有公论,凤凰乌鸦不合群。”歌声激昂慷慨。这是对敌人强烈的声讨,也是对敌人有力的回击!从龙大妈身上,充分地表现了苗族人民坚强的性格,表现了苗族人民在阶级斗争中不屈的革命精神。
腊梅和岩松是苗族年青一代的形象,他们将会是革命的接班人。腊梅,从这个名字看来,犹如傲雪的梅花。在剧中也表现了她这种“傲雪”的精神。例如第四场,她在敌人面前毫无惧色,坚毅挺拔。她对敌人酷刑拷打的回答是:“苦汁里养成刚强性,水柔还能结坚冰,哪怕你刀山火海,火海刀山,刑用尽,烈火自能炼真金。”这就是腊梅心灵中所发射出来的强烈的光辉!她的刚毅的性格与她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是分不开的。她充满了胜利的信念。她被刽子手打昏苏醒后唱的那段“快板”,更是动人心弦,令人鼓舞:“你可知茅草经霜锋犹利,红子见霜味更甜,穷苦之人杀不尽,报仇自有后来人。”她唱出了千千万万苗族人民的心声,唱出了苗族人民的希望和光明的未来。岩松,是一个“虎背熊腰粗犷性”的苗族青年。可惜作者描写他性格的发展过程时,还掌握得不够准确。
《苗岭风雷》在艺术上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浓烈的民族色彩。特别是舞台美术,可以说是苗岭秀丽的风光和苗族人民风俗的一个缩影。第一场和第八场那几幅美丽的画面,更是独具特色。例如第八场,出现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境界,苗族人民摆脱了封建的枷锁,获得解放后,心花怒放,欢天喜地。此时,苗岭上霞光万道,与那青山绿水相互辉映。苗族青年男女伴随着欢快的歌声,尽情地跳着苗族人民喜爱的芦笙舞。情景交融,引人入胜。这段音乐也很别致,它把京剧、苗族山歌、贵州民歌的旋律揉合起来,悦耳动听,表达了此时此境中苗族人民欢快的情感。(附图片)
  岩松终于同远离家乡当红军的哥哥岩洪团聚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