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活跃在边疆的医疗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19
第3版()
专栏:

  活跃在边疆的医疗队
  本报记者 王毓琛
在祖国西方边陲的昆仑山区西侧,有一支解放军的医疗队,他们不畏山高路险,不怕风雪严寒,日夜巡回在边防哨所,为边防战士的健康服务。
昆仑山西侧拔海四五千米,山高路险,空气稀薄,许多山峰积雪终年不化。初上山的人,由于高山缺氧,往往头昏目眩,四肢无力,有的还呕吐失眠。这支从平原来的医疗队,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遇到了种种困难。起初,不适应高山气候,他们以顽强不屈的意志刻苦地锻炼;没有病房和手术室,他们自己动手架帐篷,改造旧营房;缺少医疗器材,他们千方百计动手制造。他们怀着一颗热爱边防战士的赤诚的心,活跃在昆仑山区。
“到边防哨所去,保证战士们的健康!”这支医疗队一进入山区,就分组展开了巡回医疗活动。有一天,队长岳重明带领两个医生、三个护士到一个拔海五千六百多米的哨所。道路艰险,高山缺氧,加上迎着山风,走着走着,胸口象堵上了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每挪动一步都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他们一到哨所,看到那长年同风雪严寒搏斗的战士,一路的艰辛全丢在脑后。这个哨所吃的水,全是战士们从山下小沟里背上来的,有的战士因为吃了不干净的水,患了肠胃炎。大家正在着急的时候,医疗队来了。这真是雪里送炭,战士们象迎接亲人一般接待他们,医疗队也象对自己的亲兄弟一样,不顾劳累,立即给战士检查身体,进行治疗。在巡回诊疗的同时,这些医务工作者们还不断地给边防部队的干部、战士上防病保健课,讲高原卫生常识,帮助哨所培养卫生员,有时还帮助战士找水源、挖水井、打扫营房、擦洗炊具,预防疾病。
在这里,有些病人,需要住院治疗,如果转到内地去住院,经过长途劳累,会使病情加重。这些医务工作者决定建立病房,接收病人。但是,他们是轻装而来,既没有必要的医疗设备,更没有带来病房的设备。他们就在一个山坳里,搭起帐篷,架起行军床,找来一些旧木箱、罐头盒,做成了床头桌、小木凳、床头牌、小便器等,布置起一间间病房。病人住进来了,一些患肺炎等高山反应症的病人需要及时输氧,但是他们只有一个氧气流量表,不能同时给几个病人输。司药唐正明找了一些玻璃管、橡皮套,赶制出多头输氧器,终于使病人们及时得到了治疗。他们还自制和改制了显微镜上的聚光灯等医疗器械,能够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顺利地进行各种化验和医疗工作。
在百忙的医疗工作中,这些白衣战士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打柴、挖盐;有时到冰河里去捉鱼,到雪山上狩猎,来改善病员的生活。这里,地处偏僻,文化生活不活跃,有些哨所连电影都很少看到。他们又编排出许多文艺节目,每到一个哨所,除了治病、宣传卫生、常识等以外还为战士献歌献舞。当战士们衣服破了的时候,女医务人员们常常帮助这些战士缝缝补补。有时,上级分给他们几个苹果,他们也舍不得吃,不是送给病人、就是带上哨所分给边防战士。他们常常说:我们能为保卫祖国边疆的英雄战士们服务,那就是最大的光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