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唱出时代的感情——京剧现代戏观摩随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21
第6版()
专栏:

唱出时代的感情
——京剧现代戏观摩随感
张君秋
党和政府为了使京剧艺术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使京剧工作者的思想和艺术迅速提高,举办了这次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使全国京剧工作者得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和改造思想的好机会。作为一个京剧演员,我见到这种盛况,确实是非常兴奋激动的。通过观摩使我大开眼界,学习了很多新东西。
我是个唱青衣的,青衣首先讲唱工;过去我为锻炼唱工,下过不少苦功。因而我对于一些偏重唱工的传统戏,也就有所偏爱。
如果有人问:“重唱工的演员,在演现代戏中,还有没有发展?”我必说:“有!不但有,并且有很大奔头。”因为在这次观摩演出大会中,已经看清了这个问题。过去青衣戏属《起解》《玉堂春》的唱多,而现代戏《黛婼》的唱并不比以上两出戏少;过去老生戏属《碰碑》《奇冤报》的唱重,而现代戏《箭杆河边》的唱也不轻;过去净行的戏《御果园》《二进宫》等唱都不少,而现代戏《六号门》胡二的唱更多;以上这些戏里的唱,一般创造都很成功,能吸引观众。另外,《芦荡火种》和《革命自有后来人》中老旦的唱也很出色;再有,过去丑行一般是不重唱工的,但在《革命自有后来人》中鸠山的唱,就创出了丑行很好的唱腔。
更值得一谈的是:以上这些戏,不但唱多,而且把各行的唱工都发展了。过去有些老戏唱虽多,但只是以声调优美取悦于观众,“声”与“情”的结合往往不太考究。现代戏的唱则不然,一般都是从配合人物于特定情境中的感情变化出发,而创出的新唱腔和新唱法,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来评价现代戏的唱比老戏的唱表现能力强;现代戏的唱腔设计,形式服从内容,声调表达感情贴切,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时代艺术语言。
另外,以上现代戏中的那些“唱”,并各具特点。一般都是不拘于旧的格律,不背述旧的曲调;有继承、有发展、有变、有化,很多地方突破旧形式,创出新的意境。过去京剧的曲调,什么板接什么板,什么地方转板,怎样转板……等等,都有一套固定的规律。现代戏就不然,它是考虑怎样能更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及其变化,就怎样唱;当然还都保持着一定的京剧传统曲调作为基调,不是任意而唱。这种发展,是有继承的发展,不是不照顾京剧特点的“另起炉灶”。听起来,既有生活气息,又是京剧。我认为创造京剧新唱腔,应当注意保存京剧唱腔的特点,首先是以京剧传统曲调为基调,加以变化和创新,另外,无论是变化、创新或吸取其他剧种曲调,都该注意比重问题,起码每句唱的起音落音要落在原有基调上;否则基调不明显,会失掉京剧唱腔特点;吸收外来曲调不但应注意比重,不要喧宾夺主,还要注意“化”得好,免得造成“两大块”或生硬不协调。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在现代剧中,偏重唱工的演员还是大有可为的;并且京剧唱工在演现代戏中,创作领域宽广,大有发展前途。偏重唱工的演员有多大才华都能施展。
今后我个人抱定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将要选择适合我演出的现代戏剧目,认真学习,并争取早日演出。也希望剧作者多给我们写现代戏剧本,以丰富上演剧目;我们共同努力,为社会主义的京剧事业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