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继承和创新——京剧现代戏观摩学习心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22
第6版()
专栏:

继承和创新
——京剧现代戏观摩学习心得
辽宁省观摩团 侯星
演员演戏不但要“先得角色之心”,还要善于将“动于中”的“情”,“形之于外”,要善于通过自己的手、眼、身、步给表现出来,并且还要让观众看明白。观众对京剧演员的唱、念、做、打等外部技术要求是很高的,而掌握这些从生活中提炼的,比生活更高、更美的程式化的表现能力,需要很深的功力,所以京剧演员都很注意加紧自己的形体训练。今天京剧演员同志的困难是,自己掌握了的那套程式化的唱、念、做、打,是适合演古人的,演今人就不合适。都知道应该改变,但是如何改变?改变后的新程式与旧程式之间又是一种什么关系?怎样继承、革新?怎样吸收、创新?怎样从生活出发,又能有京剧的东西?……问题很多。因此有的同志就希望有人能够概括地指明哪些旧形式是可以继承的,哪些是不用继承的,以便在今后演戏中少出错和少伤脑筋,这其实是一种比较天真的想法。也许有的同志认为在京剧的艺术形式中,如翻打跌扑的武功和端茶、泼水、指人、看物等接近生活的小动作是可以完全继承的,而属于技巧性强的部分,如表现一定人物性格的台步、工架、起霸、趟马、走边和甩发、水袖、髯口等的运用就必须有选择了。可是这样的分类法,一来不容易科学和精确,二来容易造成对继承这一辩证的概念理解不清。我以为塑造艺术形象的技术和技巧,掌握的越多,越容易根据角色的需要既是继承又有革新地化用成为新程式。
京剧艺术的新程式与旧程式之间,首先是一种继承和革新的关系。新程式必然要在旧程式的基础上发展、蜕变而成。新程式的出现,必然要“采取”旧程式中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而“删除”其对我们无用的东西。而这“删除”和“采取”,是为人物塑造服务的。比如这次我们看到云燕铭扮演《革命自有后来人》中的铁梅,就是从甩发、咬手帕等旧程式中化用出来了许多甩辫子、咬辫子的新程式;她的台步也是化用了青衣、花旦、彩旦、武生的许多步法形成的,李仲林也化用出来杨子荣走边的新程式。《草原英雄小姊妹》中更有许多新的“趟马”、“水袖”等程式动作。这些化用出来的新动作、新程式,很难在演员演出的一系列身段动作中找出“采取”“删除”和“增益”的衔接痕迹。因为新程式的诞生不是旧程式的简单拼凑,而是为了表现新内容,根据无产阶级的美学原则,对旧程式加以继承和革新。旧形式对新内容说来是一种束缚,要表现新内容必须突破旧形式。旧形式只有在被化用的条件下,才会由“对于新形式的束缚”,转化为对新形式产生有利的因素。而人们往往容易留恋旧形式,这对旧形式由“束缚”转化为“有利因素”是极为不利的,这种“爱”传统实在是害了京剧艺术。
要不要继承,不仅涉及艺术的高低、精粗问题,也是尊重我们民族文化传统,树立群众观点的问题。对旧形式的“采取”是继承,对旧形式的“删除”也是为了更好的继承。有所删除,必有所增益。这“采取”、“删除”、“增益”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革新。任何一个表现古人的旧程式,如果不经过重新选择和革新,都是不能搬用来演现代戏的。因为,艺术形象的内容和形式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传统戏中不论哪个表演一定角色的技术与程式,只是为传统戏中某一个艺术形象服务的,即使是翻打跌扑的武功也不例外。这次我们看了不少新的武打程式,又有哪个是照搬传统戏的武打路数不加以革新而能表现新内容呢?不仅演今人不能照搬,即使演古人,又何尝能够生搬硬套呢?演张飞有演张飞的一套表演程式,演李逵有演李逵的一套表演程式,即使都是张飞,在不同的戏里还有所不同呢,谁说演老戏就可以不根据戏情、戏理和人物的需要,生搬硬套的只演行当不演人物呢?更何况今人与古人无论从思想、行为、穿着打扮,都有很大的距离,更不应该不从生活出发,不从人物出发,不经过选择和革新而简单地搬用了。因此,可以说新程式的出现是对旧程式的批判地继承和在传统基础上的革新相结合的产物。
此外,新程式与旧程式之间还有一种逐渐代替的关系。为了表现今天的新生活和新人物,光从旧形式中批判地继承和有继承地革新是不够用的。不可能不吸收其他兄弟剧种和姊妹艺术的东西,也不可能不从新的生活中提炼出新的艺术形式,即所谓创新。但是这种吸收和创新又必须在继承京剧传统艺术特点的基础上,成为化用的吸收和符合本剧种特点的创新。如在《奇袭白虎团》中为人们所称道的唱腔的吸收和军事动作的创新。又如关鹔鹴同志扮演的黛婼,在第一场黛婼逃婚出场时要唱一段“挣断千斤铁锁链……”。根据传统的规律,人物逃跑时可以唱高拨子,用来表现人物惊慌和焦急的心情,可是当她下去生活以后,就感到从黛婼的性格和当时的规定情景出发,唱高拨子不合适,于是改为唱熔旦角、老生等唱腔为一炉的西皮倒板转散板,从而突出了黛婼作为劳动妇女的勇敢、倔强、勇于向恶势力作斗争的性格。只有将吸收进来和创新出来的东西完全与我们京剧固有的风格和特点融合在一起,成为京剧的东西,京剧艺术的新程式才能逐渐丰富、提高,日臻完善。
京剧传统艺术的特点,正是在京剧艺术的表现手段——唱、念、做、打和各种程式化动作的特点里。如果京剧不唱京剧的皮黄;道白不说京白(韵白可理解为带韵的京白),不带有更多的艺术加工,即不带有比话剧更多的音乐性,不带有比话剧更鲜明的节奏感;动作不符合京剧的规律,不带有更鲜明的舞蹈性、节奏感和程式化,那还有什么京剧的特点可言呢?
总之,对旧形式的采取,正是新形式的发端,正是旧形式的蜕变。我们对传统的京剧艺术形式必须有批判地继承和有继承地革新,但是继承和创新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不应该为继承而继承,也不应该为创新而创新。继承和创新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尽可能完美的京剧艺术的新形式,以便为更好地塑造京剧舞台上鲜明生动的新英雄人物的艺术形象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