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襄樊棉织厂干部长期坚持参加劳动大有收获 既是熟悉情况的生产组织者 又是不褪本色的普通劳动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23
第1版()
专栏:

襄樊棉织厂干部长期坚持参加劳动大有收获
既是熟悉情况的生产组织者 又是不褪本色的普通劳动者
新华社武汉二十二日电 湖北襄樊棉织厂的干部坚持参加生产劳动,做到既是生产组织者又是普通劳动者。
从一九五八年以来,这个厂的干部一直坚持参加劳动。他们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一般都占整个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这里几乎所有的干部都能在铁木布机上织布。今年这里新安装了近百台自动布机,绝大多数干部又在生产劳动中,很快掌握了一两项新技术。党支部书记梁彦斌、副书记兼厂长阮宜生是自动布机的装梭手,他们的手艺比装梭工并不逊色。阮宜生还学了一些保全工的技术,进车间听响声就分辨得出自动布机有些部件的运转是否正常。副厂长蓝富春也学会了开车、走巡回等一套挡车技术。一般干部都在浆纱、整经、导纬、织布等不同方面掌握了一两种新技术。工人们称赞干部是“思想的带路人,生产的带头人,生活的贴心人,不褪色的劳动人。”
襄樊棉织厂干部参加生产劳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固定时间在生产关键岗位上顶班,一是平时跟班。顶班和跟班的主要区别是:顶班需顶定员,包任务;跟班不顶定员,不包任务。每逢星期四,是全厂干部的固定劳动日。厂长、副厂长、会计股长、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都在机修车间顶班劳动。机修工人说:“顶班劳动是过硬的劳动,包机台,包任务,干部完全象是一个普通工人了。”
近几年来,襄樊棉织厂的重大的增产节约措施,几乎都是干部在顶班、跟班劳动中同工人一起提出来的。今年上半年全厂设备更新,安装自动布机,领导上曾考虑按一般厂的情况停产一个月。梁彦斌、阮宜生在跟班劳动中,发现工人根本没有停产的想法。许多工人说,以前大风吹倒了厂房,他们没有停产要国家补贴,现在国家给新机器,安装还能要国家补贴吗?梁彦斌、阮宜生同工人们一起安排安装工作,生产一直没断,不仅没要国家分文补贴,还在这期间给国家上交了两万多元利润。
干部参加生产劳动,不仅提高了干部的阶级觉悟,改进了领导作风,密切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还使干部熟悉生产技术,更内行地领导生产。据梁彦斌说,她不是织布工出身,初进襄樊棉织厂,同工人们说起织布的事来,总觉得自己外行话多,内行话少。一九五七年,厂里织布工缺,想调一批女工去织布,可是女工都说蹬布机不是女工活。当时,梁彦斌想,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得自己先试一试。她第一个上了布机,织了一些天,竟也织顺了。许多女工看她能撑得住,也跟着上了布机。这件事给她和其他干部这样一个启示:一定要参加生产劳动,才能更好地领导生产。这个厂的“干部参加生产关键岗位劳动”,就是在这以后提出来的。
襄樊棉织厂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干部是老工人出身。一听要干部上布机顶班、跟班劳动,有些人想不通。他们说,自己织了几十年布,现在当干部不织布,也当得好。再说守着一台小布机,哪能解决大问题。织过十几年布的生产股副股长尹书建进车间总是背着手,到处走,工人说他是只动口、不动手的背手股长。浆纱工李明良跟他是老伙伴,见面无话不谈,这时见他也没话了。李明良说尹书建“升股长了,不一样啦”。尹书建一听吓了一跳。浆纱染色的质量不好,他在浆纱车间转来转去,总看不出毛病。这时他才觉悟到不参加生产,不仅感情会变,生产光靠老经验也领导不好。从此,尹书建进车间就和工人一起干活,染色问题很快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也都迎刃而解。厂里抓着这件事在干部中反复进行教育,参加生产劳动的思想扎了根。自此以后,全厂的绝大部分干部都固定在一台布机上织布,通过劳动来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今年厂里装上了自动布机,有些干部看到技术越来越复杂,开始不敢学,怕掌握不了。厂长阮宜生和副厂长蓝富春就带头到自动布机上跟班劳动,虚心求教。结果新技术很快就熟悉了,生手又变成了熟手。前些时,有些新挡车工织布疵点多。阮宜生和蓝富春根据自己跟班劳动的体会,跟大伙一起研究出了一套操作办法。这办法一实行,质量很快提高了。
襄樊棉织厂的干部也看到他们在参加生产劳动中目前还有一些缺点,比如固定机台、固定时间的顶班劳动有时还坚持不够,个别干部有时参加生产劳动也还不够扎实,等等。现在,他们正在采取措施加以改进。(附图片)
上图:湖北襄樊棉织厂党支部书记梁彦斌(右二)、厂长阮宜生(左一)向保全工冯保聚(左二)学习技术。 李德义摄
(湖北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