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在农村广阔天地里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二十多万城市青年热情参加国营农场生产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23
第1版()
专栏:

在农村广阔天地里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二十多万城市青年热情参加国营农场生产建设
两年多来,这些青年经受了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实际锻炼,提高了思想觉悟,学会了生产技术,许多青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五好”工人。
新华社二十二日讯 一九六二年春季以来,全国有二十多万名城市初中、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热情地参加国营农场的生产建设,给农垦事业增添了新的力量。两年多来,他们不仅在生产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经受了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实际锻炼,提高了思想觉悟,学会了生产技术,增强了体质。有许多青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或“五好”工人,为城市青年参加农业生产树立了榜样。
这批有文化的劳动大军,与老工人一道不仅扩大了原有场的经营范围,而且在艰苦的条件下新建和扩建国营农场二百余处,开垦荒地一百一十八万余亩,为国家增产了大量的粮食和其他农畜产品。江西省的城市青年和复员、退伍军人在滨湖地区新建和扩建了十六个国营农场和垦殖场,围垦土地十三万亩,把鄱阳湖滨的草洲,建设成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这十六个农场去年收获粮食四千余万斤,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五千多斤粮食,第一年就向国家上交商品粮食二千万斤以上,还生产皮棉六十八万斤,油料三十二万斤。
城市青年在生产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虚心向老职工学习,很快地提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本领。有些人原来“五谷不分”,现在已经初步掌握了栽培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技术,有的还当上了拖拉机手、汽车驾驶员和泥瓦工等。到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二分场落户的十七名知识青年,刚开始铲地的时候,一天只能铲三、四分地,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今年每天能铲三亩以上,已经接近老职工的水平。湖南省万金农场初中毕业生王家邦在学犁田时,被牛连人带犁拖倒在田里,满身是泥,可是他毫不气馁,爬起来又学。由于他的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终于学会了犁田和耙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胜利七场女青年应奋,勤学苦练,学会双手摘棉花,创造了日摘棉花二百斤的成绩,被评为农场的“拾棉能手”。青年们就凭这一股革命热情,脚踏实地地建设着社会主义的新农场,在生产斗争的实践中,不断地改造着自己。两年来,已经涌现出大批的先进人物。在辽宁省前进农场的二百九十一名青年学生中,已有五十多人被评为“五好青年”,有二十八名优秀青年参加了共青团。陕西省草滩农场的知识青年中,有一百三十四人被评为“五好职工”,三十四名被评为“五好青年”,出现了八十四名先进生产者和红旗手,有三人还出席了西安市“群英会”。
许多知识青年到农场以后,不但积极地参加生产劳动,还促进了国营农场业余文化生活的开展。他们自己动手,建立图书阅览室,办俱乐部,办黑板报,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和文娱形式,及时表扬好人好事,介绍和推广生产经验;同时,还积极教老职工识字,教唱革命歌曲,帮助职工家属搞卫生。许多农场职工高兴地说:这些年轻人来了以后,农场的政治空气更浓厚了,文娱体育活动活跃了,卫生状况也更好了。
通过两年来的劳动实践,知识青年们对毛主席关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指示,体会更加深刻具体了,都感到:“到农场来,这条路是走对了”,“和工农群众相结合,是革命知识青年应走的道路”。他们决心要在农场干一辈子,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社会主义农业建设事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