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后塍公社第七大队党支部帮助后进队获得深刻经验 单纯从物质上帮助助长依赖思想 着重从思想上帮助唤起革命精神 第八生产队在大队干部领导帮助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已接近了先进队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23
第2版()
专栏:

后塍公社第七大队党支部帮助后进队获得深刻经验
单纯从物质上帮助助长依赖思想
着重从思想上帮助唤起革命精神
第八生产队在大队干部领导帮助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已接近了先进队水平
新华社南京二十一日电 江苏省沙洲县后塍[chéng 成]公社第七大队党支部帮助第八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树立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思想,促使这个生产队的当前生产初步赶上了省农业先进单位第十四生产队。
第八和第十四两个生产队,原来生产条件基本相同,生产水平也差不多。近几年来,十四队生产直线上升,八队则停滞不前。去年八队的水稻平均单产要比十四队低将近五成。
八队生产落后,是不是因为大队对他们的帮助太少?不是的。一九六○年,八队减了产,大队听到八队的干部埋怨资金缺、肥料少,便千方百计拨给他们贷款、肥料。去年八队得到的贷款和化肥最多,但是好年景仍旧没有得到好收成。年年帮助,年年减产,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大队党支部在今年年初学习了解放军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以后,恍然大悟:原来过去单纯从物质方面给以帮助,没有从思想上政治上给以具体帮助,反而助长了八队的依赖思想。大队党支部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决定首先帮助八队树立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思想,打好今年农业生产这一仗。
春耕前夕,大队党支部书记陈国宝到八队蹲点。他一到队里,就针对干部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在开队委会或个别谈心时,引导他们回忆农业合作化时期的生产情况:当时八队的田地有将近一半是孬地,但生产在全大队属于上中等;现在都是近田好田,生产却年年落在最后,是什么原因?前后一对比,落后的病根子就找出来了:原来队干部存在着依赖思想,缺乏雄心壮志和革命干劲,使队干部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接着,陈国宝又和队干部一起,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启发群众同十四队比条件、比干劲。一比就比出差距来了:论条件,八队现在比十四队好得多,十四队有部分瘦田,劳动力又少,技术力量也不足,而八队全部是近田好田,劳动力又多又强,技术力量一般还算足;论生产、论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八队都不及十四队。贫农社员蒋志洪、徐凤英等都说:比来比去,主要是自己思想不及人家好,干劲不及人家足。有些社员不同意这个意见,坚持认为十四队所以先进,是因为经济实力厚,种田舍得下本钱。到底谁的看法正确?陈国宝又组织队干部和部分社员到十四队去实地参观、深入了解。通过参观、了解,大家才明白十四队生产先进,主要是全队上下思想先进,虚心学习先进经验,扎扎实实地干,农活质量样样过得硬;再回头想想自己,干活马马虎虎,生产当然就不及十四队了。这时,原来不服气的社员也说:“十四队同我们只有一路之隔,我们要是早向他们学习,也不会落后到现在了。”回到队里,大家进一步从主观上检查了落后的原因,决心立即向十四队学习,争取赶上十四队。
有了奋发图强的思想,接着就出现了奋发图强的行动。生产队订出了学先进,赶先进规划。队干部带领群众,步步学,步步赶,通过现场看,实际做,把十四队的先进增产经验逐项学到手,并且因地制宜贯彻到实际生产中去。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八队五十亩麦类作物在多雨的情况下第一次获得了好收成,平均单产接近十四队,棉花生产做到了“四早”“一好”:播种早、管理早、追肥早、治虫早,棉苗长势好,棉田管理进度和棉苗长势同十四队不相上下。中、晚稻同十四队一样施足了基肥,插秧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基本上消灭了稀植。他们还学习了十四队的积肥经验,建立了一支常年积肥队伍,在夏种一结束,就四出拾野粪、割青草,到现在已经积到五六百担质量很好的自然肥料,为稻、棉追肥作好了准备。目前,这个队的干部和群众正在继续学先进,赶先进,夺取秋熟丰收,争取同十四队双双评上先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