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上尉进了经理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23
第2版()
专栏:

上尉进了经理室
新华社记者 戚休
一年以前的一个清晨,一位穿军装的陌生人,背着个大背包走进贵州省绥阳县纺织品公司。
第二天,天刚破晓,他就拿着扫帚闷头扫地,从院内扫到大街。连着好几天,职工们上班时发现自己的办公桌,已经被人抹得干干净净,炊事员也发现伙房的水缸,有人给挑满了水。
“都是他干的,他是谁?”
上级领导向大家宣布了,原来他就是派来的新经理陈昌武。
陈昌武在部队整整生活了十六年,从一个战士成为上尉军官,现在进了经理室学习作生意,在他看来可真不容易。因此,从到公司的那天起,他就下定决心要先当小学生,就象个打杂工,什么活儿他都干。仓库盘点有他,验收新货有他,站柜营业有他,赶场天在大街上摆货摊有他,装卸搬运有他,扫地挑水也少不了他。他问业务熟练的老职工,哪些商品是春夏秋冬必备的?各种商品的产地在哪里?规格有多少?花色有几个?等等。他翻账簿,看报表,问会计:“花钱有没有计划?哪项开支最大?”问统计:“几天向上级报告一次数字?工作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他和职工们研究:“我们公司业务上哪个环节最重要、问题最多?你认为该怎么办?”他又向顾客作调查,一边卖一边问:“您是哪来的?你们那里人喜穿什么颜色布,喜穿什么样式的卫生衣?”等等。
在此同时,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有关商业工作上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各级领导部门的具体指示,他又重新学习政治经济学。他要使自己从理论到实践,都成为商业工作中的内行。
经过这样一段努力,虽然他还不能完全称为内行,但已经基本上熟悉了工作,而且发现了一些这个企业长期存在的缺点。他虽然还是照样什么都干,什么都问,有些问题已经是有的放矢,已经在找关键了。
他看到门市部和仓库里都堆放着一些挑花手提包和几打粉红色的细羊毛女衫,自他来这里,一件也没见卖出。这显然不是农村的适销货,农民都是挑着箩筐、背着背篓上街赶场的,至少也是挎个竹篮子,谁去买这种挑花手提包。农民穿衣讲究厚实,细羊毛衫既薄又贵,农民怎么会买它呢?他问当时经办的采购员,为什么看中这些东西?回答说:“因为好看咯。”
陈昌武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研究,已经肯定不为群众着想,没有面向农村,是这个企业没有办好的关键问题之一。但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暂时他还没有想出好办法。
在一次县供销社会议上,他听到各区基层社主任反映,近来农村棉线缺货,他们几次来纺织品公司也没有。回来后他就召集业务人员开会,研究组织棉线货源问题。采购员抱怨上级站没有货。陈昌武说:“我们仓库里有棉纱,拿出来委托当地手工业社加工棉线,不行吗?”
“这要添多少麻烦,一支棉线几分钱,卖的再多,能得几个利!”陈昌武刚刚说完,有人就这样顶了回来。
陈昌武斩钉截铁地说:“群众一天也少不得棉线,为群众生活服务就是我们公司的主要任务。棉线是我们的主要经营品种,我们怎么能怕麻烦,嫌利小呢?”
棉线问题不难解决,早已加工出来,大批调往农村了。但是,通过这件事儿,更清楚地暴露了职工的思想问题。这问题,是一个原则问题,是社会主义商业到底为谁而做的原则问题。
陈昌武把手提包、羊毛衫和棉线的例子提出来,和职工们一起研究讨论。他们从这些小问题,联系到经营思想问题。把问题这么一摆,大家的思想明朗了。采购员俞忠继说:“我家在农村,自己从小是双泥脚杆,这几年在外边采购,选货的时候就很少为农民着想。”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陈昌武在这问题上的观点:“为绥阳县的广大农民服务,就是我们公司最重要、最具体的任务。”从此,这个公司采购进来的商品,适销农村的就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点八。
与经营思想有直接关系的,是国营企业与供销社的关系问题。这问题,在绥阳县纺织品公司是一个恼人的问题。各区供销社,对公司意见很多。陈昌武经过多方面的调查了解,认为关键问题在公司。纺织品批发业务,是国营企业独家经营,又是群众生活中最主要的商品,公司是“不愁顾客不上门”,常常抱着老大态度对待供销社。公司的许多规章制度,都从方便公司出发,不听取供销社意见。公司常常为减少自己资金积压,强给供销社搭配他们不愿要的商品。这样慢慢弄得两家关系不协调。
陈昌武认为这些问题既然主要责任在公司,就首先应当从整顿自己内部来作起。他就带着这些问题,认真组织职工学习起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
有的读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句话,觉得自己就缺乏白求恩精神。
有的职工读到“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这句话,觉得正是说自己。
职工们用毛主席思想严格要求自己,检查了过去“国营老大”,只图自己方便,不为供销社着想的思想作风。
他们重新建立了专门便利供销社的新规章。过去假日、下了班不工作,现在供销社人员什么时候来都接待。过去批发起点论捆论匹论打;现在破匹、破打也批发。他们还敞开仓库,由供销社自己挑货;供销社采购去的商品卖不了,也允许退货。公司还亲自到农村进行调查,帮助供销社订进货计划。公司的食堂也向供销社采购员敞开了,早来早吃,来晚了炊事员给单作单开,饭菜又好,价格也便宜。公司成了进城办事的供销社职工的家,因此获得了供销社职工的好评。
一年过去了,陈昌武在新的岗位上学习着,同职工一起改进工作,现在他已由外行变成了内行;他所领导的公司,也已变成了五好企业,成为贵州全省商业职工学习的旗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