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喀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24
第2版()
专栏:

喀什
这座新疆历史名城,屹立在我国的最西部。解放前是座非常破烂的城市,现在新式楼房一座接一座。过去连一架现代机器也难找到,现在有了十多个现代化工业企业。
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下面,有一座维吾尔人民聚居的古老边城——喀什。这座新疆历史上的名城,今天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我国的最西部。
喀什市的全称叫喀什噶尔,市内绝大部分居民是维吾尔人。市内四条新兴的大街两旁,雕有维吾尔族传统图案的新式楼房一座接一座,在成排的绿杨垂柳掩映下,显得分外美丽。大街上,身着民族服装的维吾尔族男女熙来攘往。入夜,全城电灯光发出耀眼的光辉。
然而,解放前的喀什却是一座非常破烂的城市,全城是一色的低矮土泥房。那时,市内三分之一左右的居民没有房屋,他们冬天睡坑(维吾尔人烤饼用的土坑),夏天露宿街头。解放后,这里新建的房屋面积就相当于刚解放时原有建筑面积的一点三倍。
最能反映喀什变化的莫过于城市的工业建设了。解放前连一架现代机器也难找到的喀什古城,现在有了面粉、农业机械、纺织、拖拉机修配等十多个现代工业企业,工人已达四千三百多人,其中有一千五百多维吾尔族工人。这里每年生产的农业机械、水泥、棉布等产品,供应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农村的生产、生活的需要。喀什农业机械厂每年生产上万件新式农具供应农村,现在喀什地区的广大农村中已经普遍使用新式犁耕地。
提起现代工业的兴建,人们都无限感激党的关怀和国内各地工厂的支援。有着三万纱锭,一千二百多台织布机的喀什纺织厂,在建设期间,从机器设备到技术人员,都得到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这个厂从一九五八年建厂到现在,已在各地工厂帮助下培养了八百多名维吾尔族纺织工人。
饮用了千百年涝坝水的喀什人民,现在吃上清洁的自来水了。解放前,由于涝坝很长时间才能换上一次水,坝内泥水混杂,昏黄发臭,居民引用后,经常发生痢疾、伤寒等流行疾病。去年年底,国家拨款帮助兴建的自来水工程已全部建成。那时候,当自来水龙头喷出第一股泉涌般的流水时,喀什人民欢欣若狂,许多人激动得用双手捧着水说:这是毛主席给我们送来的水啊。
素有南疆文化中心之称的喀什,解放前只有数量很少的小学和一所设备简陋的初级师范学校,广大维吾尔人民的子女不能入学读书。现在,喀什市有了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和四十六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三倍多。 (据新华社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