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一个光辉的榜样——纪念韬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24
第6版()
专栏:

一个光辉的榜样
——纪念韬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
范长江
韬奋同志逝世已经二十年了,但他的形象仍活跃在人们的记忆中。
他死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中国人民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自己在长期的颠沛流离的情况下,又得了严重脑癌,痛苦不堪。他在临终的遗嘱上没有一点悲观的情绪,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充满了信心,对中国共产党表现了无限的信任和爱戴。他这时已经不止是彻底的民主主义者,而且是优秀的共产主义者了。
韬奋死时才五十岁,如果他还活着,现在不过七十岁,还可以继续为人民服务。在新中国,很多七十岁的人还继续工作。不过这二十年的变化之大,新中国诞生和发展之快,世界形势发展之快,是许多人始料所不及的。韬奋遗嘱所希望的目标是“坚持团结抗战,早日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建设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而且在许多方面已大大地超过了。人民群众力量之大,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威力之大,不是亲自参加过这二十年斗争的人是很难想象的。
韬奋之所以感动人,也是不断推动他前进的最大的动力,是他自己所常说的“人民大众的立场”。也就是毛主席对他的评语:“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由于这一个基本精神,他才能经常关心人民大众,了解人民大众的要求,吸取人民大众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从这一点出发才能理解韬奋所从事的政治斗争和新闻出版等项活动中,那样不辞艰苦,那样不怕麻烦,而乐此不倦,甘之如饴的真实原因。在这个问题上,对于旧知识分子来说,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长期的资产阶级思想教养,总是容易有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和主观片面的毛病。这就使自己容易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我们这一代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身的知识分子来说,在大多数的情形下,彻底反帝反封建是比较容易的,要彻底反掉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比较要困难得多,而这是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必须完成的任务。韬奋在民主革命阶段已注意到不断自我改造,这是十分可贵的。
正由于他有鲜明的立场,能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利益,以革命的利益为利益,所以他能嫉恶如仇和从善如流。他对于敌人从来不存幻想,绝不想在国民党统治下分一杯羹,来保持自己的地位和事业。在他所经营的生活书店已遍于全国的时候,在国民党看来,正是要挟他的一个武器。他当然热爱他和同事们所辛苦经营的事业,但是他更爱真理。为了真理,不惜牺牲他的事业。这些事业没有成为阻碍他前进的包袱。另一方面,他对于人民大众方面的意见,却是从善如流,没有一般知识分子的虚伪和自大等毛病。他诚恳,谦虚,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所以他能和许许多多人合作共事而融洽无间。
韬奋是中国的一个伟大的新闻记者,他在中国抗日斗争的整个历史时期,用他的笔参加了党所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我们处于比那时更加伟大的时代,应当有更多更好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出版战线上,在世界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做出更加光辉的贡献。
一九六四年七月二十三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