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王明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24
第6版()
专栏:

王明珠
任大心
远看一片绿,
近看树成林,
钻进树趟子,
半里才见村。
这是马村的一首歌谣,是说马村树多的情景的。马村怎么会有这许多树呢?这得说说种树人王明珠。
王明珠今年七十二岁,他一辈子喜爱树木。过去,他家的小院里、院子周围,栽满了槐树、榆树、桃树、杏树。一到春天,树就给他家搭起了凉棚。
可是,在勾子军占着的时候,马村这一带的树也遭了一次大难:勾子军说,路两旁和据点附近有树挡眼可能掩藏解放军。他们架着机枪,立逼着人们把大树小树一律砍掉。砍下来的树堆在村边上,围成一道围墙,他们说这能挡住解放军。
砍王明珠家树的那一天,这个一辈子喜爱树木的老人,却象没事人一样,看见家里人哭,他还说:
“哭什么,你们不会把眼睁得大大的,看着狗日的还能反几时!”
果然,不久,解放军十二团来打马村的勾子军。不过一顿饭时,就把勾子军拾掇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挤在武家地主的东大院里。
从解放军刚一进村,王明珠就学着战士们的样子,弯着腰,跟在战士们后头帮着喊话:
“勾子军们,你们跑不了了,快缴枪吧,缴枪不杀,不的话,可没你们的好下场!”
解放军的营长发现了这个老汉,就跟他说,部队要爬房打东大院的勾子军,问他敢不敢给领路扛梯子。他说:“同志,不用问,跟我走吧!”
他扛起梯子,嗖嗖飞跑。到了地方,战士们上房,他扶梯子。等战士们都上去了,打响了,喊开了话,他又帮着喊话。忽然他身边炸了一颗手榴弹,他觉得腿上有个东西一碰,他知道是挂了花,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
他在后方医院养了半个多月,回来的时候,看见人们正在平勾子军挖下的战壕,他就到西边马西村扫了些榆树钱,还到县城的学堂里揪了些洋槐籽,埋在战壕里。这些树籽有的当年就出了芽,三二年就长成了一人多高的小树。
以后,政府号召植树造林,那时马村接受了植树三千棵的任务。村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还说全村的后生娃娃都归他指挥。
可是那些后生娃娃都贪玩爱热闹。他就一边喝呼他们,一边哄着他们,还给他们唱秧歌。他还跟后生娃娃们比赛:除去大家伙种的三千棵之外,他自己又单另种了三千棵。这样马村就双倍完成了任务,而且全部成活。为这,县里发给他“植树造林模范”的奖状。
从这,他种树的劲头更大了,一年到头,不管干什么,总是扛着铁锹,腰里掖把斧子,看见有空地方,就挖个坑,点上树籽,或埋上树栽子。
他找树栽子的办法很有意思,马村不是没树栽子了吗,他就到西山脚下的那几个村子去转悠,见到人就说:
“我是马村的王明珠,我来给你们修理树,一不吃饭,二不要钱,就为要几根树栽子。”
人家看见他这么热心,又这么大年纪了,就自己爬上树去,砍下树栽子来送给他。这样天长日久,王明珠就出名了,三里五庄的人都说:“马村有个王明珠,那人种树有瘾。”
不错,王明珠种树是有瘾。有一次,他到县里开植树造林模范大会,农林水利局的老张正讲话,叫人们见缝插针,大搞植树造林。他听着听着,忽然跑到台上说:
“老张,俺村东边不是有条灌渠吗,两边埝上,可是种树的好地方。要种上树,又造林又能护埝。”
老张使劲一拍桌子说:
“好老明,你这个主意好。这样吧,这个任务交给你,你给咱把树种好,算你一大汗马功劳。”
从打这,他每天顶着星星起来,种一阵子树再跟人们一块下地;中午再也不歇晌了,吃完饭,一推饭碗扛上铁锹就走。
就这样,一年,两年,三年,他一共栽活了一万六千多棵树,还到灌渠两岸各村去宣传,帮助另外三个村子也都在渠埝上栽上了树。
到了合作化时期,他听干部们讲了合作化的章程、办法,还听说他要是入了社,也可以象饲养员专管喂牲口一样,专管种树看树。
他就说:“好,我入社!”
这一来真是如鱼入水,如鸟投林,社里选他当了林木水利股副股长,专管种树看树。他一头扎在树林里,再也不出来了。下雨,披一个布袋片,下雪,披一件老羊皮。谁家的放羊娃娃要是赶着羊走到树跟前,老远他就喊:
“离远点,离远点,咱这树还小,羊吃了树尖树就死。”
拾柴的孩子,他更不让到树跟前去。他说:
“要烧树枝,到社里去领,我砍下来的树枝,都交到社里,这是咱大伙的东西,家家有份。”
人们看见他这么大公无私,忠心耿耿,就都帮着他看树,谁也不折一枝一杈,还嘱咐自家的孩子不许去糟害。
就这样,几年间,树可就大见出息了:粗的有两三手,细的也有暖瓶粗了。远看,一片郁郁葱葱,云蒸雾罩,近看,灌渠上整日不见日影,映的渠水更加碧绿澄清。这里简直成了马村的一景。
可是,不好,这一天老头子出了事故:
这天,他砍着树,出了一身汗,忽然来了急雨,被雨激了一下。又加上从树上下来的时候,一脚没站稳滑到埝下摔了一跤。回到家,他就觉得心里闹腾得慌。第二天就大烧大热,一连病了二十多天。多亏公社医院的副院长每天三趟两趟地来看他,紧着打针吃药,这才慢慢见好了。这时,儿子劝他:
“你这么大年纪了,整天还爬树登高,要有个好歹,图个什么?往后可不要干了,咱家也不缺那几个工分。”
王明珠正吃饭,他把碗一墩说:
“‘不缺那几个工分’,你现在能挺着腰板说这话了,解放前你怎么不说?你说你这是什么思想?我老汉要为人民服务,你后生家倒拉后腿!”
老头子刚能下炕,他就拄根棍子找老支书、大队长和县委工作组老秦,商量种果木树的事。
干部们都支持他的计划,老秦还答应负责向县里交涉树苗。
不几天,树苗运来了,一大卡车,有柿子、核桃、苹果、葡萄、枣树、花椒等等一共两万多棵。
于是他们商量好第二天就开始种。老支书说:“老明哥,群众听说你要在村西坡上种果木树,人人赞成,大家都要求参加一块种。”大队长也说,这回种树,他要把“兵权”交给王明珠,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由他指挥支派。
王明珠没推辞,他当晚跟孙子借了个哨子,第二天黑早他就起来,一路吹着集合哨子到了集合地点——戏台跟前。一看,人早到齐了。老头子爬上戏台又讲了话,还唱了一段自编的秧歌。然后队伍就出发了。
他走在队伍前头,扛着铁锹,还挑着一副水桶。老支书拉着他的扁担说:
“老明哥,你刚好,今天你不要动手,光支派支派指导指导就行了。”
他说:“老伙计,这回不卖卖老,还等待何时呀!”
说着,他夺过扁担,又跑到队伍前头去了。
马村一共有一千七八百个男女整半劳力,真是人多好干活,两万多棵树,不到四天就栽完了。
这一来,村西坡上可大变了样,那里有四道梁八道沟。过去,梁上沟下,除去荒草还是荒草。可是现在,荒草不见了,而突然挺立起来了一眼望不到头的小果树。
到了深秋初冬时分,小果树的枝条都是红色的,它们映得整个坡上终日象缭绕着一片红光。大概是它们即使到了无花无叶的时候,也要以枝条的红色来显示自己的生命力,来显示王明珠和马村人的干劲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